-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大0906第二章 国的际分工
第二章 国际分工;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关于分工的概念:
劳动分工
三次社会大分工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 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 ; 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叶到二次世界大战);;;;;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阶段(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节 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三节 西方国际分工理论;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比较优势论的产生
李嘉图比较优势论的产生与“谷物法”有关。
;;比较优势论的结论
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地位,则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优势最大的那种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劣势最小的那种产品,然后参与国际贸易,双方均可以获得利益。;;;三、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要素禀赋学说;(一)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eckscher-Ohlin Theorem);;2.要素秉赋论的三个主要结论
(1)每个区域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应生产和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
(2)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
(3)商品贸易趋向于(即使是部分地)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3.贸易形成的原因 ;;(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2、要素价格均等化形成的原因
国际贸易会导致各种要素相对价格的完全均等化,是由于在多种要素相对价格有差异的情况下,贸易仍将持续扩大和发展,而贸易的扩大和发展将会减少两国间要素价格的差异,直到两国国内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完全均等化为止,这时就意味着两国国内的要素相对价格也完全均等化了。;(三)雷布津斯基定理 (Rybczynski theorem);1.主要内容:
如果商品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某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将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产量增加,使密集使用其他生产要素的商品产量减少。 ;2.雷布津斯基定理形成的原因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时,如果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变,要素的相对价格也将保持不变。假如增加劳动这种要素,为了使增加的劳动充分就业,并保持两种商品的要素比例不变的唯一方法就是:降低资本密集型商品的产量以转移足够的资本(及小部分劳动),用来吸收增加的劳动,最终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产量的增加。 ;;(四)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保罗·萨缪尔森;(五)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定条件 ;(六)评价;(2)按照H-O定理决定一国的贸易模式,能够发挥比较优势,有利于一国经济的发展。
;(3) H-O理论仅是从一国要素禀赋出发分析一国的贸易模式,只强调了要素禀赋的静态结果,忽略了技术进步、政策因素对于要素的影响。当已有的要素通过技术进步和政府政策得到改善和调整之后,一国可以重新选择贸易模式。
;(4) H-O理论对于需求因素以及其他一些现实存在的条件缺乏充分的重视,影响了该理论对实际情况的分析。众多的假定条件使得该理论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后来的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五、里昂惕夫反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扩展;里昂惕夫;要素禀赋论的扩展;;;;(三)人力资本说;;(五)技术差距论;;(六)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贸易模式图示;3.比较优势的动态化
比较优势的动态化:生产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是在不同国家之间不断地转移。
因为某一国家的要素禀赋是既定的,而某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是不同的,因而,一国不可能在各个阶段都拥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转移。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特点,比较优势一般是从技术较先进的国家向资本较丰富、劳动力较多的国家转移。
;(七)偏好相似原理;;;(八)规模经济贸易学说;产业内贸易及特点;;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或前提条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