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麦8号选育和特征特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涡麦8号选育和特征特性

涡麦8号的选育与特征特性 冯斌 (安徽省亳州市农科所 涡阳 233600) 摘要:涡麦8号是亳州市农科所用98中18 为母本、以 偃463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早熟、多抗小麦新品系。涡麦8号于2009年通过安徽省淮北片小麦区试,2010年通过安徽省小麦生产试验 。该品系具有株高适中、抗倒伏、耐旱、抗寒等优良的综合农艺性状。中筋白皮小麦,适宜淮北及沿淮地区中、晚茬种植。 关键词:高产 早熟 中筋小麦 涡麦8号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1、品种选育 1.1育种目标:利用98中18的丰产、抗寒性与偃463的丰产、抗病及早熟性,从而培育出高产、稳产、抗寒、早熟、抗逆性强的小麦新品种(系)。 1.2育种策略:小麦的熟期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为克服这一矛盾制定的策略是:采用创新种质资源,集合抗逆、丰产基因;构建适宜品种类型, 系谱+曲线图比产的选育方法,优化品种农艺性状,育成高产、早熟、抗倒、抗病小麦新品种。 1.3早代筛选组合:Cregan和Busch(1979)发现F2混合群体产量和中亲值可很好的预测F5品系的产量[1]。我们认为,在高产组合中选择,成功的概率相对较高。为了测定、比较F2混合群体的产量,采用回归曲线图比产法[2]。其做法是:将F1种子混合条播,行长3米,每组合播1到数行;组合排列按F 1组合株高,由高到矮,由东到西顺序排列,以免高矮相间,影响比产的准确性;出苗后调查各行基本苗数,收获后分行计产;绘制出行苗数(X)、行产量(Y)坐标图,每组合有几行,就可以标出几个坐标点,注明组合编号,最后绘出总体产量回归曲线;在曲线上方为高产区,距曲线越远的点,所代表的组合产量愈高。通过这种曲线比产,可大量淘汰产量低的组合,大大提高育种效率。由于高杆组合的产量相对高于矮杆组合,因此应按株高的高矮分段比产,重点保留矮杆中的高产组合。采用创新种质资源,集合抗逆、丰产基因;构建适宜的品种类型, 系谱+回归曲线比产的选育的方法来进行早代组合的选择。 1.4选育过程 于2001年用98中18与偃463杂交,在双亲选择中,利用98中18的丰产、抗寒性和弹性强的茎杆抗倒性作为母本,利用偃463的丰产性、抗病性及早熟性为父本。02年在F2代利用回归曲线比产法筛选出株高适中、产量高的优良品系。03年从F3代中选择符合目标性状的单株并编号(编号从01060-1到01060-38),04年种成株行并筛选好的株行12个,05年种成株系并进一步筛选好的株系一个:01060-18, 06年出圃,出圃号为01060-18。06-07年度参加本所自设品比试验,01060-18产量表现突出。07年参试编号为涡麦8号(多抗60)。 2、品种表现 2.1 特征特性:弱春性,幼苗半直立,叶片浓绿,长势壮。旗叶平展,略干尖。茎秆被蜡粉,弹性较好,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长芒、白壳、白粒、长方形穗,籽粒半角质,粒大均匀饱满,黑胚率低。千粒重46克左右。株高88厘米。 2.2 适应性及抗逆性:该品种于2007—2010年参加安徽省淮北片区试,其中2007—2009两年区试,16点区试14点增产;2010年生产试验中,6点汇总全部增产。试验表明,该品种对不同播期、不同水肥管理水平、不同年度气候条件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播期弹性大,高产稳产,适应性强。2007—2009年度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中抗白粉、赤霉病,高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纹枯病。田间自然鉴定: 高抗条锈、叶枯病,中抗白粉、纹枯、赤霉病,中感叶锈病,综合抗病性好。 2.3 品质检验:2007-2009年安徽省区试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2g/L,粗蛋白(干基)13.49%,湿面筋含量28.1%,Zeleny沉淀值40.2mL,吸水量54.0mL/100g,面团形成时间3.5min,稳定时间4.9min,弱化度78F.U,粉质质量指数65mm,评价值53,最大拉伸阻力(Rm,135)418E.U,延伸性(E,135)151cm,能量87.0cm2,R/E比值2.76,硬度指数54.1。 2.4 丰产性:安徽省区试:2007—2008年度平均亩产612.6公斤,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5.1 %,产量差异显著。8点汇总,7点增产,1点减产;2008—2009年度平均亩产550.8公斤,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6.1 %,产量差极显著。8点汇总,7点增产,1点减产。两年汇总平均亩产581.7公斤,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5.6 %,16点汇总,14点增产,2点减产;2009-2010安徽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543.6公斤,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5.2%。6点汇总全部增产。 3、栽培技术要点 3.1 播期播量:适播期为10月中下旬(10月10-25日最好),适宜密度为16-18万苗/亩。随播期早晚、墒情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