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晋国和三晋
晋国与三晋(韩、赵、魏)的疆域问题
晋国的建立及其疆域
1、晋国的建立
西周初年,周王朝为了巩固政权,稳定政局,就进行了大规模地分封,封成王同母弟叔虞于唐国的故地。《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父即位,改称晋侯,同时也把唐国改称晋国,此后,晋﹙成王十年即前1033年—前453年﹚这一国号一直延用了六百年左右。
2、晋国的疆域
从地域上来说,晋国疆域变化极大,从春秋初年分封时弹丸小国,《史记·晋世家》记载“河汾之东方百里”,晋大夫郭偃也说:“今晋国之方,偏侯也,其土又小,大国在侧”,这是西周时期晋国情况的真实写照。但经过历代君主的努力,特别是晋献公以来灭国甚多,疆域日辟,到春秋中期以后,晋略有今山西省的大部分(除北部外),河北省的西南部,河南省的北端、西端,陕西省的东端,兼涉山东省的西端。纵横跨五省的境地。
晋国初期的疆域
西周初年,周公灭唐后,周成王封其同母弟叔虞于唐,称之唐叔虞。叔虞受封于唐时,其领地仅“方百里”,它的中心地带据考古工作者估计:“在翼城县的翔山以西,曲沃县的汾水以东,浍水以北,翼城、曲沃二县的崇山以南,东西长约三十、南北广约十五公里的长形地带、……”。叔虞死后,其子燮父即位,把唐国改称晋国,自己称晋侯。其在位时,曾经有向西扩张的可能,但扩疆的范围不是太大。晋侯燮父之后殇叔的八代国君,政绩平庸,文献记载甚少,大概晋在此期间的疆域仅保持在燮父时的水平,殇叔之前的晋疆域变化不会太大。
晋文侯及曲沃代翼时期
晋文侯在位时其国力空前强盛,国家的疆域也迅速扩大。据《竹书纪年》云,晋文侯二十一年(前759年),晋灭掉了韩国,韩在今山西河津稍北,这样晋的西疆到了黄河。在随后曲沃代翼的六七十年间,双方斗争激烈,在晋武公灭翼之前(前678年),晋的版图基本上与晋文侯时期略有扩展。大体上是:太岳山西麓以西,黄河东岸以东,北到襄汾、乡宁一线,南至闻喜、夏县,即汾水与浍水交汇地带及其周围地区。
武公、献公时期
晋武公后期,调整策略,暂缓攻翼,自强拓地,疆域有了一定的发展。大体上是:沿汾水北上,直到今洪洞县一带;向南沿涑水向其下游达到今临猗县一带。据《竹书纪年》载:“武公灭荀以赐大夫原氏黯,是为荀叔。”并翼之后,又攻灭了董国、贾国、杨国,疆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大体上是:东到太岳山脉的西麓,西至黄河东岸,南达涑水河流域、中条山之北,北抵霍山之下的洪洞赵城一带。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时,晋国的疆域大致是:今山西省境内有临汾、运城两地区;南境到今黄河以南的秦岭山脉,东到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的渑池一带,西达今陕西华县、大荔、澄城一隅。
④ 晋文公、襄公时期的疆域
晋文公在位仅九年,但却受赐周畿的阳樊(今河南省济源县东南)、温(今河南温县)、原(今济源县北)、州(今沁阳县东)、陉(今沁阳县西北)、浠(今沁阳县西南)、沮(不详今址)、攒茅(今修武县西北)八邑等。经过文、襄时代的开拓,晋国疆域有不少的增长。到襄公末年,晋国疆域大体上是:北界为今山西的霍州市、蒲县一带;西北以黄河为界,西南越河而达今陕西的华县及洛河流域的大荔、澄城、合阳、韩城市一线;南到今河南省的卢氏、嵩县、伊川一线;东方仍未越过今山西的太岳山脉,东南部到今河南的堰师及黄河以北的修武、获嘉一线。
晋灵、成、景、厉、悼公时期的疆域概况
晋国经灵、成、景、厉、悼公五代的开拓,其版图有了很大发展,其中景公时拓土尤多,大致为:北到今山西省的孝义、介休、永和一线;东部拓地教广,今晋东南全部及冀南、豫北纳入了晋国的版图,东南甚至到了今河南与山东交界的范县一带。到悼公末,晋的西界与秦相接,虽有数次得胜大战,但变化不大,推进甚微,仍为今陕西的韩城、澄城、大荔、华县一线;南疆为今河南的卢氏、洛宁、嵩县、伊川一线,再到黄河北岸;晋向东的发展很广,完全占据了今山西东南部,并越太行山而有今河北西南部,今河南黄河以北,直到与山东交界的范围几河北大名县一带;其北土已到了山西的北方 滹沱河北的繁峙,但今山西中、北部的大部,特别是山区尚为北戎、仇由、代等戎狄所占据着。
晋国末期的版图
从晋平公元年(前557年)起,到晋哀公四年(前453年)止,是晋国的奴隶制从衰落走向灭亡的时期。晋国公室日渐衰落,六卿强大,其领地与日俱增。公室衰败使大权旁落,但作为晋国的版图总面积却在继续扩展,六卿兼并的结果剩下韩、赵、魏三家,继而三家瓜分了晋国。晋国末期的版图大致为:今山西省的全部,今河北省西、中、南大部,北起蔚县东北的代王城,向南而有完县、晋县,再往南直到山东省西端的冠县、山东与河南交界的范围,河南省的黄河以北的绝大部分以及黄河以南的豫西北部,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