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刘禹锡三峡诗文
论刘禹锡的三峡诗文《竹枝词》的艺术
刘禹锡是唐代作《竹枝词》最多的大诗人,共11首,这些《竹枝词》有民歌的新鲜质朴,又有文人的深远意境,本文对其艺术特色作简要的分析。
刘禹锡,字梦得,旧称中山或彭城人,皆指郡望而言,实为洛阳(今河南)人。贞元九年(793)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十一年(795)授太子校书,十六年(800)为徐泗濠节度掌书记。十八年,调任渭南县主簿。次年入朝为监察御史。二十一年(805)正月,顺宗即位,擢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协助杜佑、王叔文整顿财政。是年八月,顺宗内禅,革新失败,刘禹锡先贬连州刺史,再贬郎州司马,在郎州九年。后历任连、夔、和三州刺史,宝历二年(826)罢归洛阳,大和元年(827),授主客郎中分司东都,三年(829),改官礼部郎中,又出为苏、汝、同三州刺史,开成元年(836)秋,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会昌二年(842)秋,病故于洛阳。晚年与白居易诗歌唱和,并称“刘白”。诗歌各体擅长,七言尤工。学习民歌,成就甚高。白居易称他为“诗豪”。亦工文章,尤长于议论,在韩、柳之外自成一家。
夔州流行民歌《竹枝》,刘禹锡效之。《竹枝词》最著名的是《竹枝词第二首》的第一首,另有《竹枝词九首》,此诗作于长庆二年(822),时刘禹锡为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
诗见下: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释义: 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诗中写情窦初开的少女在江边听情人唱歌时的心理活动,后二句用谐音双关手法,以天气“有晴”、“无晴”的变幻不定,表示情人“有情”、“无情”的猜测,生动地刻画了少女疑虑和眷恋的复杂微妙心态。
竹枝词是巴渝(今四川省东部重庆市一带)民歌中的一种。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声调宛转动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写了十来篇,这是其中一首摹拟民间情歌的作品。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第一句写景,是她眼前所见。江边杨柳,垂拂青条;江中流水,平如镜面。这是很美好的环境。第二句写她耳中所闻。在这样动人情思的环境中,她忽然听到了江边传来的歌声。那是多么熟悉的声音啊!一飘到耳里,就知道是谁唱的了。第三、四句接写她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姑娘虽然早在心里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什么表示哩。今天,他从江边走了过来,而且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多少有些意思。这,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这个人啊,倒是有点象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捉摸不定了。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还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通过这两句极其形象又极其朴素的诗,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习见的。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习见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达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吴声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如《子夜歌》云:“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欢是当时女子对情人的爱称。梧子双关吾子,即我的人。)又:“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的的,明朗貌。由豫,迟疑貌。芙蓉也就是莲花。见莲,双关见怜。)《七日夜女歌》:“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因为会少离多,所以朝思暮想。悬丝是悬思的双关。)这类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是源远流长的,自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关于竹枝词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四易”,即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这是从学习和阅读方面讲的。如果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研究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 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有浓郁的民歌风味。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清记录王世祯《师友诗传录》中有一段话:“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这是竹枝词的一大特色。正是由于在竹枝词里用了大量口语、俚语和地方乡音,读起来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二)用谐音双关的手法,使诗句更加含蓄有味,“东边日出西边雨,倒是无情还有情。”用“晴”写“情”,看似写的是眼前的景,实际上写的是心里思恋的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