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清朝定鼎中原第一功臣多尔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清朝定鼎中原第一功臣多尔衮

试论清朝定鼎中原的第一功臣多尔衮 摘 要: 多尔衮是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满族历史上做出巨大贡献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满洲贵族入主中原过程中,多尔衮以非凡的才略和胆识,在军事、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清王朝定鼎中原、完成国家统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清朝; 多尔衮; 定鼎中原; 第一功臣 1643年8月,当皇太极率清军经过松山、锦州两大战役,大败明朝官兵,雄心勃勃,正要进军中原之际,却突患脑溢血暴亡。但半年之后,清军却能够一举入关,定鼎北京,实现了努尔哈赤、皇太极一统大业的宏愿。实际执导并完成这一帝王之业的是清史上第一位摄政王多尔衮。多尔衮摄政的七年,是清初历史上关键的七年,作为实际的最高统治者和决策人,他“统众入关,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疆陲,创制规模,皆所经划,寻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清史稿》卷二百十八 列传五《睿忠亲王多尔衮 《清史稿》卷二百十八 列传五《睿忠亲王多尔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92 一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他自幼聪明果敢,深得努尔哈赤的钟爱和器重。十四岁起即被授权“使领全旗”军队,十六岁随兄皇太极出征蒙古,十七岁起征明。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多次立功。清太宗崇德八年(1644),多尔衮驱雄兵入关南下,直抵大明帝国兖州府,诛杀鲁王以下数千人,劫掠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掳获大量金银、牲畜及人口,明各地援军,只能尾随其后,不敢与之抗争,清军军威大震。皇太极去世时,多尔衮已是功名显赫的亲王、千军万马的统帅,其政治地位和军事实力都已跃居诸王之上;皇太极去世后,他成为皇位的有力竞争者,能与其相抗衡的,只有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在双方剑拔弩张议立嗣君的会议上,多尔衮明智地退让一步,主动提出了拥立皇太极六岁的儿子福临为帝,由他自己和豪格的拥立者、堂兄济尔哈郎共同辅政的折衷方案,从而避免了一场骨肉相残的权力之争,开创了清朝第一次亲王摄政的历史。 (一)历史的机遇 多尔衮从临朝摄政之初,就积极地为大清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当时形势瞬息万变,李自成最终攻入北京, 一举推翻明王朝,但由于农民军所建立的政权迅速腐败,给了已具有相当实力的清统治集团一个极好的历史机遇。秘书院大学士、八旗都统范文程向诸王呼吁:“窃惟承丕业以垂休万异者,此时;失机会而贻悔将来者,亦此时。” 《清史列传》卷五《范文程》[M].北京:中华书局,1987.39多尔衮以其敏锐的观察力,也早已看到这一点,并积极筹划入主中原大计。而此时山海关明总兵吴三桂的投靠,更是天降良机,多尔衮立即调遣兵马,奔赴山海关, 《清史列传》卷五《范文程》[M].北京:中华书局,1987.39 (二)山海关大战 清顺治元年(1644)四月, 当多尔衮率十多万八旗军队离开沈阳,抵达翁后(今锦州附近),逼近宁远(今兴城市),正商议如何对付明平西伯、宁远总兵吴三桂的军事力量时,突然接到当时正在山海关的吴三桂派亲信副将杨坤、游击郭云龙送来的投降书。阅书后,多尔衮方知李自成起义军占领北京,崇祯帝上吊、明朝已经灭亡的消息,顿时显得格外高兴,认为这无疑是进取中原的大好时机。因此即答书吴三桂曰:“我国欲与明修好……今则不然,惟平定中原,与民休息而已。予闻流贼攻陷京师,崇祯帝惨亡,不胜发指,用率仁义之师,沉舟破釜,誓必灭贼,出民水火。伯思报主恩,与流贼不共戴天,诚忠臣之义,勿因向守辽东与我为敌,尚复怀疑。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国仇可报,身家可保,世世子孙,长享富贵。” 《清史稿》卷二百十八 列传五 《睿忠亲王多尔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92转而,将出师伐明改称代明伐罪,替崇祯帝报仇,继续向西前进。十四日,清军进驻连山(今锦西市),吴三桂请速进兵;清军依言,连夜移师宁远,抵沙河(今绥中附近);十五日,距山海关十里,清军按兵不前,以观形势。 《清史稿》卷二百十八 列传五 《睿忠亲王多尔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92 四月二十一日,多尔衮率军至山海关外与唐通率领的起义军交战。因未料到清军突袭,加之军事力量对比悬殊,起义军在失败后迅速撤离战场。二十二日,清军顺利抵达山海关,吴三桂开门迎接,清军遂从南门、北门、关中门入,进城后多尔衮登高远望,见起义军自北山横亘到海列阵,千军万马,声势浩大。于是,急召诸王、贝勒、公、固山额真及护军统领开会商议对策,多尔衮说:“敌众我寡,不可轻击,不可躁进。吾观敌阵,虽排列有序,但首尾不相顾,我军如向海对敌阵尾,依次列阵,待其衰而击之,必能胜。须各努力,破此则大业成矣。 《清史稿》卷二百十八 列传五 《睿忠亲王多尔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92 《清史稿》卷二百十八 列传五 《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