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经皮穿刺纵膈置管的临床应用.docVIP

CT引导经皮穿刺纵膈置管的临床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T引导经皮穿刺纵膈置管的临床应用.doc

  CT引导经皮穿刺纵膈置管的临床应用 王增林 林招贤 周东升 马明平 福建省立医院放射科,福建福州 350001 [摘要] 目的 探讨螺旋CT引导经皮穿刺纵膈置管的临床应用。 方法 研究分析在该院治疗的纵膈淋巴瘘、纵膈大血管间隙脓肿、食道胃吻合口纵膈瘘、食道破裂纵膈脓肿、食道术后经皮纵膈胃造瘘与心包积液(积血)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9例运用CT引导经皮穿刺纵膈置管,对照组29例运用B超引导经皮穿刺纵膈置管引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29例患者均1次性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随访2周至6个月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对照组29例患者成功率为89.66%,术中2人有出血现象,1人发生气胸。 结论 CT引导经皮穿刺纵膈置管治疗纵膈淋巴瘘、纵膈大血管间隙脓肿、食道胃吻合口纵膈瘘、食道破裂纵膈脓肿、食道术后经皮纵膈胃造瘘与心包积液(积血)定位准确、安全有效,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jyqkens 64排CT扫描机,用自制栅栏条进行体表定位,一次性穿刺包,NPAS穿刺套装,8.5F超滑外引流管。2%利多卡因,76%泛影葡胺,生理盐水。 1.3 方法 观察组根据CT片,对纵膈病变特点进行分析,选择适宜穿刺路径。注意避开肺组织,若无法回避,应人工制造少量气胸加以辅助,经皮经胸纵膈置管,如食道胃吻合口纵膈瘘、食道破裂纵膈脓肿、食道术后经皮纵膈胃造瘘术前需口服50~100 mL 38%泛影葡胺再行扫描、定位。皮肤穿刺点经CT轴扫描定位,之后常规消毒铺巾,在穿刺点用10 mL 2%利多卡因进行局麻。运用Seldinger技术,先用22GChiba针进针,达病灶后在置入0.018英寸导丝,经CT扫描确认导丝到达病灶内,再将8.5F超滑外引流管缓慢推送。要求术后重复CT扫描确认侧孔(MARK为标记)全部位于病灶内。用针筒吸出脓液和坏死液,将部分脓液送检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要求脓液应尽量抽完,至不能抽出停止,之后用甲硝唑进行冲洗,冲洗液清亮之后,固定引流管,并接无菌引流袋,注意记录引流量。 对照组患者经超声确定病变位置、范围,确定进针方向及深度。确定穿刺点后,常规消毒铺巾,在穿刺点用10 mL 2%里多卡因局麻,在超声见检查下用22GChiba针进针,到达病灶后置入0.018英寸导丝,用针筒将脓液和坏死液尽量抽完,将部分脓液送检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然后用甲硝唑冲洗,至冲洗液清亮,将引流管固定,并接无菌引流袋,注意记录引流量。 1.4 术后处理术后 6 h每2 h 1次常规测量呼吸、脉搏、血压,并严密观察患者胸部体征,以防气胸及胸内出血等并发症出现,如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对症处理。对引流袋中引流液性状及量定期观察测量,必要时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若引流不畅,需用生理盐水进行低压冲洗,必要时做CT复查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用生理盐水加抗生素冲洗1~2次/d。术后拔管标准为:脓肿引发的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血象、体温均降至正常,观察引流液清亮或者引流量连续3 d不超过5 mL,经CT或B超复查发现脓腔均闭合消失。 1.5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成功率为100%,术中2例患者因情绪紧张而出现呼吸困难,1例患者出现胸膜刺激征,经处理后均置管成功,为发生严重并发症。对患者随访2周~6个月,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成功率为89.66%(26/29),出血占6.90%(2/29),气胸3.45%(1/29)。 3 讨论 已有文献表明,经B超引导经皮穿刺胸腔置管治疗胸腔、心包积液或积脓者较多,但对病灶位置较深、与周围血管及脏器关系密切的纵膈病变,如纵膈淋巴瘘、纵膈大血管间隙脓肿、食道胃吻合口纵膈瘘、食道破裂纵膈脓肿等经B超引导容易出现定位不准及个人经验的影响,使穿刺的准确度大大降低[4,5]。而CT具有成像清晰并能够进行三维重建等特点,因此运用此法穿刺使准确度有了较大提高,使操作的安全性得到了提高[13,14]。在CT引导下性皮下穿刺纵膈置管引流相较于传统引流术具有定位为准确、失血量少、组织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2,7]。经CT引导经皮穿刺纵膈置管引流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发达国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以代替了手术引流。经CT引导经皮穿刺纵膈置管引流的效果往往受到脓液性状的影响,若脓液中含有半固体坏死组织,则可能导致引流不彻底,此时可通过反复冲洗加以弥补或经X线引导置换为管腔较粗的引流管[15,16]。在该次研究中常规应用8.5F超滑外引流管,疗效显著,若效果不佳即可替换成16F外引流管。该次研究结果:观察组29例患者,置管成功率100%,均为发生严重并发症。对患者随访2周~6个月,均无严重并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