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12月13,16日).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12月13,16日)

123 * (2)样品采集与加工 1)样品采集:注意其代表性与有效性。 代表性:能反映金属元素分布及矿床次生晕中矿石组分含量变化。 采样间距不宜过大,样品原始质量不宜过小。 有效性:能有效发现化探异常。 取富集层位和富集粒度。采样层位和采样粒度通过试验确定。 土壤样品原始质量为50~l00g。 采样时,对采样点逐个记录。内容:线号、点号、土壤类型、物质组成、颜色、粒度、湿度、采样深度;附近岩石、构造、蚀变、矿化及植被、含水层等。 四、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的应用及野外工作方法 第二节 土壤地球化学找矿 123 * 2)样品加工:使样品组成和粉碎程度符合测试要求。 原始样品需干燥、分选与研磨才可送样分析。 干燥—用风干、日晒或烘干方法; 碎样—用盘式细磨机或玛瑙钵研磨,粒度据分析方法定,过筛缩分40g装袋。样品加工避免污染、混样、错号。 运积层覆盖区进行地球化学测量须重视以下几方面: ①确定测区时,注意了解控矿条件。包括岩性、断裂带、岩体、接触带等特征。②系统工作前认真调查运积层厚度及其组成特征。③运积层厚度不大时,先尽可能进行地表浅层取样,后对异常进行剖面深部取样,追踪隐伏矿体。④运积层覆盖区异常均较弱,发现及评价异常较困难。为提高衬度,多用偏提取方法、特征性元素组合和特征景观元素组合比值区分矿异常与非矿异常。 四、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的应用及野外工作方法 第二节 土壤地球化学找矿 123 * 第三节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 一、分散流的形成 二、指示元素几何特征 三、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的应用及 野外工作方法 123 *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应用水系沉积物地化测量,查明水系沉积物中元素分布、分散、集中规律,发现、解释及评价水系沉积物异常进行找矿。 应用:(1)确定矿床分散流,为追索矿体指明方向;(2)利用水系沉积物异常圈定成矿远景区。 分散流:在地形强烈切割和水系广布山区,原生矿体及其原生晕、次生晕,由水体的冲刷、溶解与搬运,元素在河床坡度、河谷宽度以及环境物化条件变化地段沉积下来,在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狭长的成矿元素高含量地带。 分散流是表生产物,存在于水系沉积物之中。 第三节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 一、分散流的形成 123 * 分散流形成一般经历以下过程: 1.矿体及其原生晕、次生晕中矿石组分的溶解 溶解程度取决于矿石成分、围岩、构造、地形条件、气候与植被情况—决定岩石风化和剥蚀强度,控制矿床的氧化与溶解程度。 2.成矿元素的迁移 成矿元素迁移有三种方式:①呈矿物碎屑搬运;②呈离子或配离子状态溶解在水中迁移;③胶体迁移。 迁移方式决定于:①成矿元素状态;②矿物粒度;③表生带元素地球化学行为;④矿体的风化程度。 迁移的距离:元素以碎屑迁移距离最短;其次是粘土和胶体迁移;离子及配离子迁移最远,形成分散流长度最长,成矿元素含量最低。 第三节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 一、分散流的形成 123 * 3 成矿元素的沉积 在水中迁移的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以各种形式沉积。 矿物碎屑—在水动力变化时,按大小、形态与密度依次沉积;粘土及胶体物质—以凝聚形式沉积;溶解物质—因物化条件变化或蒸发浓缩而沉淀。 元素在分散流中赋存状态有:矿物碎屑、胶体、吸附状态及次生化合物。 用分散流进行矿产普查时,需对上述物质采样,才能有效发现异常。 第三节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 一、分散流的形成 123 * 例:含铍矿脉的分散流 N 0 500 1000m W、Be、Sn、Pb矿脉 10ppm 20ppm 40ppm 40ppm 20ppm 20ppm 10ppm 10ppm 123 * 指示元素的几何特征:指元素在分散流中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 水系的不同部位、不同环境,元素空间分布有明显差异。 1.横穿河谷方向上指示元素的分布 在横穿河谷方向上:指示元素含量变化具明显对称性,即河谷轴部含量最高向两侧降低。 河谷一侧若有矿石组分加入,则靠近该侧河谷的沉积物中元素含量增高,含量变化曲线不对称轮廓。 第三节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 二、指示元素几何特征 123 * 123 * 2 沿河流纵向指示元素含量变化: 河流纵向变化:不同部位含量变化不同。 可将分散流划分为两部分:头部和流带部。 分散流头部:紧邻矿床或矿化带斜坡分散流部分。 指示元素含量高且不均匀,含量变化曲线呈锯齿状。其长度决定于矿床规模及与河谷空间关系。 流带部:分散流头部以下,含矿段与河谷交切下游部位。 无矿石组分直接加入,指示元素含量较低且较均匀。再向下游含量逐渐降低。 每有一条支流汇入主流,含量陡然降低,后平缓下降直至正常背景。 第三节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 二、指示元素几何特征 123 * 区域地球化学测量因受比例尺和采样密度限制,普查初期很难查明矿床分散流的头部。待发现异常后加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