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首计量模型 经济学患自闭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埋首计量模型 经济学患自闭症

埋首计量模型 经济学患自闭症说来真是惭愧,自以为对经济学动向略知一二的笔者,对一宗发生于2000年6月的“经济学学生叛变记”,竟无所闻。 这件经济学界大事,是日前拜读富尔布鲁克编辑的《经济学出了什么乱子》(G.Fullbrook《A Guide to Whats Wrong with Economics》)才知道。原来当时巴黎索邦大学多名经济学系博士生联合请愿,要求大学当局修改课程。传媒报道后,教育部成立“高级委员会”进行研究。整整一年后,英国剑桥大学27位经济学博士生,响应法国同辈的诉求,发起一项称为“开放经济学”的抗议。他们认为当时所学的是“窄频(narrowband)经济学”,非改为“宽带(broadband)经济学”无以帮助他们理解世界。到了2003年3月,美国哈佛经济系学生作出类似的诉求,希望经济学教科书包含更宽的视野,他们当时在校园静坐示威,高举“我们要后自闭经济学”――他们称其所学为“自闭经济学”(Autistic Economics)。 西方国家经济学系学生的要求十分合理,原因是在19世纪70年前后发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渐壮、至20世纪30年代后期”垄断”经济学领域的新古典经济学,已与世情脱节。 新古典学派的开山祖师为剑桥的马歇尔(因此亦称剑桥学派)。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他依据“部分均衡分析”或“其它情形不变”(ceteris paribus approach),奠定了微观(个体)经济学理论基础。这一派学者广泛运用数学,特别是微积分。可是,“其它情形不变”已不可能,他们运用高深数学建构的计量经济模式渐渐与现实世界脱节,这正是经济学被研究生们称为“自闭经济学”的底因。 近日,《华盛顿邮报》的经济评论员罗伯特萨缪尔森也写出一篇“是丢掉(经济学)教科书的时候了”。顾题思义,这位资深作者对目前的经济学无法解释因经济全球化而愈趋复杂的经济现象,甚为反感。 他的观察有对有不对。不过,其中有数点值得注意。 一直以来,经济学家认为地大物博的国家如美国,经济自给自足,即使“闭关自守”亦能丰衣足食,蓬勃发展。现在有不少经济学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亦持此观点,据此认为,即使与美国和欧盟爆发贸易战,只要鼓励国人多消费少储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现在的情形复杂得多,愈来愈多美国行业面对外国的剧烈竞争,正在挣扎求存,有的过分依靠外国企业(如供应零件等)才能生存;国际贸易则大幅增长,储蓄和投资早已全球化。2003年,美国人一共持有值3.1万亿美元的外国股票及债券,其他国家(不计中国)则持有4.1万亿美元的美国金融工具。这种“互通有无”的情况很理想,问题是金融危机一旦出现,必会牵一发而动环球。所有种种,都令“闭关自守”变成不可能,试想沃尔玛一旦不能获得中国商品的供应对消费者的影响。 经济学家本来以为已经掌握了消费行为“模式”,这即是说,可动用收入(除税及储蓄后的钱)和消费开支同步升降。但是1990年,这种消费行为已起变化,消费用度急速上升,到2004年,消费已用去99%的钱(平均储蓄率不足1%)。之所以如此,并非是分期付款购物突然普及(“花未来的钱”是20世纪60年代便养成的习惯),而是“财富效应”发挥惊人作用。 20世纪90年代,股票牛市令投资者身价骤增,出手阔绰点是自然的事;进入新世纪后,则“楼价学(1997年前)香港”,升完可以再升,自2000年至今年第一季,美国平均楼价升55%,“人人争供楼,成为准业主”(融资的机构才是真业主),这样才能“物业与消费相称”。教科书上似未提及这种消费行为模式,万一迟早会出现的衰退拖垮股市楼市,消费行为会回到从前、恢复20世纪90年代前的旧观吗? 萨缪尔森对经济学“调节经济”功能的信心有所动摇。他指出,20世纪60及70年代,主流经济学派以为他们了解消费行为,能准确估计什么水平的失业是“充分就业”,同时提出一些“算无遗策”的防范衰退的计量经济模型。但世人面对的是一次恶性通胀及四场衰退。现在世界经济进入前所罕见的佳境,通胀已伏,增长有序,这究竟是经济学家的功劳,还是因为新科技的发明与普遍应用提高了生产力?还是中国和印度以至东欧及东南亚诸发展中国家提供数以亿计廉价劳动力有以致之?现在的教科书并无答案。 作者为香港《信报》社长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