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石生物的作用.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礁石生物的作用

造礁生物的作用 珊瑚礁的建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珊瑚虫从幼体长到成体,历时并不长,但是珊瑚礁的形成却要经历漫长的地质年代。由无数造礁生物,世世代代分泌石灰质骨骼,一个挨一个地粘连成骨架,再一个叠一个地聚积形成巨大礁体。 牡蛎   在珊瑚礁中,既有美丽的珊瑚丛生又有众多复杂的生活小境,因而吸引大量的海洋动物来这里安家落户,并世世代代繁衍下来。这样繁荣昌盛景象的造成,首先应归功于石珊瑚,因为只有它能够为海洋生物提供许多安全而舒适的栖息地,否则,吸引不来如此众多的生命。一旦活的珊瑚遭到摧残,许多动物就会随之离去。   作为总建筑师的石珊瑚一般形成两种类型的群体,即慢速生长的块状群体,每年约长1厘米,如高星珊瑚等,和快速生长的枝状群体,每年约长4一1O厘米,如鹿角珊瑚等。块状群体组成原生骨架的大部分,而枝状群体主要在礁的外缘或底部丛生。其他造礁生物如珊瑚藻、苍珊瑚、笙珊瑚、多孔螅、海绵、苔藓虫和包壳有孔虫等则在不同部位,以不同的方式配合石珊瑚造礁。不过,也有些珊瑚礁的主要造礁者不是珊瑚,而是珊瑚藻,甚至是有孔虫,这和当时当地的海洋环境条件有关。这里要补充谈一谈的是贝类中的牡蛎和海菊蛤。它们是用壳固着生活的双壳类,特别是牡蛎,往往成片地附着在礁石上,成为骨架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这种意义上可以将它们列入造礁生物。   牡蛎是用左壳固着在礁石或另一牡蛎壳上的,右壳是平的,像盖子似地盖着软体;壳长得又粗又厚,并且互相重叠积成厚厚的一层,成片地盖在礁岩表面上,能够抵抗住波浪的冲击;它可以较长时间地暴露在空气中,忍耐阳光直接曝晒,在周期性干涸的最“恶劣”环境中同样能够生活,所以在礁的这一部分牡蛎大量繁殖,没有遇到竞争对手。   在建造珊瑚礁的过程中,一方面是造礁生物的世代繁殖,加积碳酸钙,另一方面是海洋动力的侵蚀破坏;它们相互制约,交替发展,结果造成礁体的多层结构,并且布满网状洞穴。这样一个礁体就像是一幢高层建筑,为迁入的许多动物准备不同层次的栖息地。各种动物按照自己喜爱的深度条件和生活习性选择某一层次的“房间”安家落户,如礁缘底部水深约70米以下的洞穴或悬礁之下,常常成为不爱阳光的生物的理想“居室”。往上,则分别被适合相应条件的各类钻孔生物、穴居生物、固着生物、滤食生物和捕食生物所占据。在建筑的最高层,即接近海面的礁表层,海水动荡,阳光充足,氧气丰富,饵食料多,是造礁生物繁殖的理想地方,也是喜爱阳光的生物栖息场所。在这里,造礁生物不断地水平向外和垂直向上生长,扩大“建筑面积”,为各种生物提供更多的“住房”。 海平面的变动在几米以下时,礁的基底相对于海平面的沉降一般是有利于珊瑚增长的。 只有在沉降运动过于迅速,珊瑚礁跟不上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以及在混浊的海水妨碍了光线透入时,珊瑚才会死亡。   礁的基底相对于海平面的轻微上升,能对所有的珊瑚礁产生强烈影响,只有最深的珊瑚礁不受损害。礁面露出海面,必然引起极大的变化,并导致珊瑚死亡。比较脆弱的礁体也受波浪打击而破碎,即使是比较厚层坚实的礁体,久而久之也会被夷平,在低潮面附近形成一片石灰质浪蚀平台。浅潭会由于珊瑚藻的生长而填平。大的礁块和珊瑚帽受到海蚀而成为巨砾。   人们在印度尼西亚的珊瑚礁分布区发现上升礁的遗迹,其上有许多礁块被抛到礁坪台的边缘上,形成一道堤垒,与前述的粗砾堤垒相似,只不过其粒径较大。这种堤垒逐渐被破坏的过程,可以从生长在堤垒顶部的树林逐渐倾斜,以及堤垒两端的砂坪从礁缘方面向礁坪内部弯曲看出。   位于礁坪上的砂岛和粗砾堤垒是在礁坪相对上升以后才发育起来的。如果没有最近一次的上升,事实上就不可能形成砂岛和堤垒。这些砂岛和堤垒都不断受到侵蚀,以致最后完全被波浪所破坏掉。   珊瑚海区普遍发生的珊瑚礁相对上升,是珊瑚岛发育的最重要条件。它们在环礁的下风区时常拥有较大的砸积并彼此相连。这表明,波浪虽然可以暂时在露出的礁坪上堆积一些砂岛和堤垒,但最终的结局仍然是与溶蚀作用一起把大部分以至全部砂岛都破坏掉。   利用珊瑚礁来研究过去海平面的位置有不少优点,这是因为珊瑚礁具有下列性质:   (1)坚实的珊瑚礁不可能自己发育到平均海平面以上;   (2)珊瑚礁可以形成一个坚固而致密的块体;   (3)甚至在隐蔽地点的上升礁岩,也能被溶蚀出轮廓清晰的浪成洞穴;   (4)珊瑚通常生长到低潮面为止;   (5)上升礁的侵蚀作用通常进行到低潮面的位置为止;   (6)砂岛稍高出高潮面,其中不少表面较平坦。   人们提出了海平面下降分三个阶段的顺序,即4—5米,1.5—2米和0.5—1米,这种情况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有不少记录证明其可靠性。还有人根据对太平洋珊瑚海域的观测,推论海平面的下降分为两个阶段,过去海平面分别高出现今海平面8米和1.5米。事实上较大规模的一次海退是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