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
夏商时期巴文化与先前“石家河文化”的关系
杨 华1 何怀红2
(1.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重庆401331;2.湖北省宜昌博物馆,湖北宜昌市443000)
摘 要:所谓“早期巴文化”指的是鄂西、三峡地区夏商时期考古文化,这些早期巴文化遗存中出土了大量
的日常生活用具陶器。,运用考古“地层学”的叠压关系和考古“类型学”对各类陶器进行比较,发现鄂西、三峡
地区夏商时期文化遗存中的不少陶器都与该地区先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家河文化遗存中的陶器有密切的渊源
关系,从而证明鄂西、三峡地区夏商时期巴文化,其主要是由该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土著居民生息繁衍而来。这
为巴文化起源于鄂西、三峡地区说提供了主要的证据。
关键词:夏商时期;早期巴文化;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渊源关系
中图分类号:K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29(2013)03—0031—08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为配合长江葛洲坝水利工程建设,文物考古部门先后在长江西陵峡
地区探测并发掘了一批夏商时期的人类居住遗址。同时,文物考古部门对西陵峡口以东的宜昌、宜都长
江沿岸地区也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10余处新石器时代和夏商时期的人类居住遗址,并对部分遗址进
行了试掘。在上述调查、采集和发掘中,出土了一些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夏商时期遗物。考古学家
结合相关文献记载进行分析,认为鄂西、三峡地区发现的这些夏商时期的文化遗存,其族属应为古代巴
族,故其遗存应为“早期巴人遗存”。…对此,尽管当时有少数学者持怀疑态度,但其后随着该地区考古
工作的深入进行,这一认识逐渐得到了考古界的确认。这里,我们需要探讨的是,鄂西、三峡地区的这些
“早期巴人遗存”,其源于何时?由来何方?考古发现资料告诉我们,此一地区夏商时期文化遗存之前
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家河文化遗存。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这里的“早期巴人遗存”,或与石家河文
化关系密切。也正因为如此,“早期巴人遗存”与石家河文化的关系也就成为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了。
这里,我们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这一关系。
一、考古“地层学”的叠压关系
考古部门在鄂西地区尤其是西陵峡地区长江沿岸的台地、缓坡地带,发现了数百处新石器时期、夏
商时期的人类居住遗址。经考古发掘,发现不少夏商时期的巴人遗址堆积层下直接叠压着新石器时代
晚期的石家河文化遗存,如西陵峡地区的宜昌下岸、白庙,秭归柳林溪、王家坝、下尾子、卜庄河、官庄坪,
巴东茅寨子湾、店子头,以及西陵峡出口处的宜昌望州坪,宜都栗树窝、茶店子、蒋家桥、王家渡、石板巷
子,沮漳河下游的当阳季家湖,荆州荆南寺遗址等。这里,我们挑选几处具有代表性的遗址资料,简述
收稿日期:2013—03—10
作者简介:杨华(1955一),男,重庆师范大学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
何怀红(1968一),女,宜昌市博物馆,文博馆员。
基金项目:2012年日本国家性课题(日本学术振兴会)“新时期日中韩周缘域社会宗教文化构建工程”项目。
·31·
如F:
(一)宜都长江沿岸的石家河文化遗址
发掘报告对这些遗址进行了较为透彻的分析。《报告》认为,石家河文化遗存可分为五期。属于第
一期文化的遗存可以鸡脑河遗址的第5层和H2为代表;属于第二期文化的遗存可以鸡脑河遗址的第4
层和H1、H3、G1为代表;属于第四期文化的遗存可以茶店子遗址西区第3层至第7层(包括一些遗迹)
以及王家渡遗址为代表;属于第五期文化的遗存可以石板巷子遗址为代表。经对上述石家河文化遗址
中遗物(地层中木炭)的年代测定,确定宜都长江沿岸这些遗址的年代距今分别为4010年±120年、
多年。这几处遗址包括石家河文化早期和晚期,大体均属新石器时代末期。而石家河文化发展的最后
阶段,约距今4100年,这个时期已经是夏王朝统治时期了。因此可以说,宜都长江沿岸的这几处石家河
文化遗址的年代,已经进入了夏时期的年代。
(二)秭归官庄坪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东周时期文化遗存
该遗址中发现的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DB43∕T 140-2023 造林技术规程 .pdf VIP
- 2025广东汕尾市海丰县纪委监委招聘政府聘员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飞机构造基础 液压源 液压源的组成(二).pptx VIP
- 正元地下管线数据处理系统用户手册(Zyspps Ver5.0).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2版) 茆诗松全套PPT课件.ppt
- 瑶族舞曲(管弦乐)总谱.pdf VIP
- DCS控制室全操作规程.docx VIP
- 爱立信5G四期产品及建设方案介绍.pdf VIP
-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教学课件(新教材).pptx
- 《汽车鉴定与评估》全套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