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级语文期中考试题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级语文期中考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之所以能为大众接受,是因为它的人性指归的“至善”。既然是养心修身之术,谁都不会排斥,是人性的需要。面对宋人山水,可游可居、可静心畅神,坐游万里、精骛八极,进而进入一种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状态,也即“入静”的状态。老子说:“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以为天下正。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中国画就是让人静下来的艺术,它不表现战争,不表现血腥,不表现暴躁,也极少表现焦虑。它追求至静至远,调和天人。这种艺术观念源自老子思想,无所谓消极积极。
“选、神、妙、能”四格,逸之外其余三格没有原则的界限。如果要分的话,每个品种还分上中下呢,这需要是同时代的人才好比较。画论品评多有点评,我不研究画史,故对“典型的代表人物”无大兴趣。孔子说“君子不器”,大约是指对“术”和“技法”不是看得太重。
学生请教种地,孔子说“吾不如老农”。中国画中“道”的部分千栽不移,而“术”的部分代代有变,这应验了石涛那句“笔墨当随时代”。变是自然的变,而不是刻意的变。形而上的认知,是历代中国画论提炼出来的共同部分。其中我们所谓的“逸”是宋之后,贯穿中国画精神的一个核心命题。如果仅仅把“逸”看作是“文人画”的产物,这认识是狭隘的。“逸”是笔墨文化成熟的标志。“逸”关乎才情,更关乎修为和境界。关于“逸”的历代论述很多,我把它概括为六个字:
不象——不愿拘泥于物象,“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实在是不屑于那个“象”。
自由——忠实于个人情感。不做,不刘,不雕,不期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如是做出来、刻出来的可能就是“妙”和“能”,在流和做之间的是“神”。
出尘——与“意识形态”无关,不为谁服务;不为时风左右、不顾大众需求。当然它又绝然不是仇视社会,它是通过内省而这至善;人们欣赏它得需要提升自己,修养到一定的功夫才能有所解悟。
“逸、神、妙、能”这四格往往不是截然分开的,“神”“妙”“能”里面也往往有部分“逸“的因素,但到“逸”格则是更突出了。历代画论称之为“标格特出”或“标致特出”,人们一看,会感觉它完全跳出来了,超尘绝俗。这与是否工笔或写意无关,与题材、体裁、形制、手法也无关,是效果,浸透着精神内涵的一种效果。仇英画得虽好,但不能称作“选”,是妙品,有的可称神品。陈老莲是“逸”,八大是“逸”,石涛略显粗糙,也是“逸”。他的画作在“笔精墨妙”上要打点折扣。我也研究了原因,他在“出尘”上有点欠缺,还不是真的自由,放不下。真的逸格多为野选之人、出世之人。没有出世的人有一颗求逸的心他也能做到,如董其昌、沈石田。而石涛呢,他心里头还是向往着八世,放不下,身在尘外,心在尘中,如此状态,在画上能看出来。观石涛的画,时见才华过人,时见浮烟涨墨;时见清奇脱俗,时见随世俯仰。这是一个矛盾着的石涛。他的画论却有极强的思辨能力,对中国画的本质把握入骨,认识可谓深刻,但“笔墨当随时代”被20世纪过度解读,成为标签,甚至成为肤浅作品找来的依据。
(摘自《中国画是静、慢、淡的艺术》)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画是养心修身的艺术,谁都不会排斥,是人性的需要,能够被大众广泛接受。
B.老子认为安静克服躁动,寒冷克服炎热,唯有清静,是天下的正道。中国画就是
能够让人静下来的艺术。
C.中国画不表现战争血腥,也很少表现暴蹂焦虑。追求至静至远,天人合一。这种
艺术观念源自老子思想,无所谓消极积极。
D.中国画的人性指归的“至善”,可静心畅神,坐游万里、精骛八极,进而进入一
种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状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画“笔墨”的变是自然的变,而不是刻意的变。中国画作品不为时风左右、
不顾大众需求。
B.中国画绘画的情感应该不期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在流和做之间的作品是神品。
C.中国画追求至静至远,调和天人。这种艺术观念千载不移,而“技法” 的部分
代代有变。
D.“逸”涉及才情,更涉及修为和境界。“逸”是宋之后,贯穿中国画精神的一个
核心命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代画论称“逸”格为“标格特出”或“标致特出”,人们一看,会感觉“逸”
格完全跳出来了,活灵活现,超尘绝俗。
B.“逸”格与是否工笔或写意无关,与题材、体裁、形制、手法也无关,“逸”格
的中国画作品有浸透着精神内涵的一种效果。
C.真的逸格多为野逸之人、出世之人。石涛在“出尘”上有点欠缺,还不是真的自
由,所以他的画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26《小圣施威降大圣》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5级高三系统复习专题四现代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2讲.ppt
- 2015考研文学类专业指导.pptx
- 2015自学前叮嘱(语文考试).ppt
- 2015时政专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件(共47张PPT).ppt
- 2015衡水历史二调.docx
- 2015经济师考试中级人力强化试题五-赢在路上.docx
- 2015秋新目标九年级英语Unit8课件.ppt
- 2015诗歌鉴赏学案.doc
- 2015诗歌鉴赏总框架(第一课,实用).ppt
- 2016 0429差异性复习学生.docx
- 2016-2017上学期顺义二中高一语文期中考试.docx
- 2016-02-01 高三语文-清江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11月15号).doc
- 2015高考语文总复习:诗歌鉴赏复习.ppt
- 2016 陈情表.ppt
- 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2016-2017学年宁夏育才中学勤行校区高一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 2016-2017学年宁夏育才中学勤行校区高二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doc
- 2016-2017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1.ppt
- 2016 杜甫诗三首(《石壕吏》《春望》《望岳》实用).ppt
最近下载
- 招标考察作业标准及流程.docx VIP
- 专题15 议论文阅读(原卷版)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docx VIP
- (完整版)三基三严考试题题库(附含答案).docx
- 专题12.28 添加辅助线构造三角形全等的十四种方法(题型梳理与方法分类讲解)(人教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人教版).docx VIP
- 2024创新十年未来十年-致敬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奋斗者们.pdf VIP
-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将军饮马模型-将军饮马的数学模型.pdf VIP
-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思维导图.docx VIP
- 关于成立工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docx VIP
- 高中英语2025届高考高频词汇(共 688个 ).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