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庆阳市境内全国重点文物简介
截止2013年底,庆阳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85处、一般文物保护单位3226处。
庆阳各县(区)均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市馆藏文物总数31301件(套),其中珍贵文物5830件(套),且馆藏文物中大多为本地出土。
附:庆阳市境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 分布县区 1、北石窟寺 北魏至宋 庆阳市西峰区 2、南佐遗址 新石器时代 庆阳市西峰区 3、凝寿寺塔 五代、宋 庆阳市宁县 4、湘乐砖塔 宋 庆阳市宁县 5、罗川赵氏石坊 明 庆阳市正宁县 6、长城 秦(战国) 庆阳市镇原县、环县、华池县 7、东华池砖塔 宋 庆阳市华池县 8、秦直道遗址庆阳段 秦 庆阳市正宁县、宁县、合水县、华池县 9、塔儿庄塔 五代 庆阳市宁县 10、白马造像塔 宋代 庆阳市华池县 11、脚扎川万佛塔 宋代 庆阳市华池县 12、环县塔 宋代 庆阳市环县 13、肖金塔 宋代 庆阳市西峰区 14、塔儿湾造像塔 宋代 庆阳市合水县 15、双塔寺造像塔 宋代 庆阳市华池县 16、石空寺石窟 宋至明 庆阳市镇原县 17、周旧邦木坊 明代 庆阳市庆城县 18、兴隆山古建筑群 明至清 庆阳市环县 19、南梁陕甘边区革命政府旧址 现代 庆阳市华池县(1934~1935)
北石窟寺
建造于北魏年间(公元509年),庆阳市西南25公里处,蒲河和茹河交汇之东岸的覆锺山下,距市区25千米,海拔1083米,现存大小窟龛307 个,石雕造像2126 尊,为甘肃省四大石窟之一庆阳市西峰区西南6公里的后官寨乡南佐村,是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的遗址。总面积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7米不等。现存9处大型夯土台基,北部1处大型建筑一号基址已发掘。南佐遗址发现的大型建筑基址,结构宏伟,与大地湾大型建筑基址相近,表明它是泾、渭地区又一处高等级的中心遗址,对研究中国仰韶文化的社会形态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建于五代时期907年~960年庆阳市宁县政平乡政平村,塔因寺得名。该寺塔地处马莲河、无日天沟河、泾河三河交汇处,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代在此设过定平县,明代设政平驿,清代为镇。清代山洪冲毁寺院,仅存此塔此塔造型敦厚,酷似西安大雁塔是庆阳市境内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砖塔
4、湘乐砖塔
庆阳市宁县湘乐镇境内西南距宁县城三十五公里平面呈六角形,一座高七层的宋代楼阁式砖塔,顶部残,通体高约22米。塔基震裂湘乐在历史上颇有名望。据史书记载:远在汉时在此置襄洛县。后魏徒治于此改为襄乐。西魏置燕州。后周俱废。唐属宁州。金仍之。元至元七年并入宁州。明设巡检司。清为镇。湘乐古城址建于何时,无考目前城垣残存。砖塔耸立于古城内的西北角。正宁县。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赵邦清为其母所建。三开间,高10米。全部用石料雕凿、镶砌而成。浮雕彩绘,画面有山水、人物、花卉、禽兽、云彩、庭舍等,形象生动,造型逼真赵邦清,字仲一,号乾所,明时真宁(今正宁永和)于家庄人。曾出任山东滕县县令,后被封为“吏部文选司主事”,官至“吏部稽勋司郎中”。他的父亲赵应魁也曾被封为“奉政大夫”。义渠东华池塔建于北宋元符二(1089年),巨砖结构,密檐式建筑平面八角形,楼阁式,第一层很高,其下无台基及基坐,每面宽3.29米,越向上越收小,8面7层,高26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抵御北国匈奴的侵扰,于公元前212年命大将蒙恬修筑的一条军事性通道距今已有2200年历史秦直道路面平均宽度大约30米,工期两年多自秦至隋唐一直沿用,整体路段宋代以后开始废弃。千余年间,它不仅是中原王朝北方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北方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重要纽带和桥梁被确定为中国100处大遗址项目之一塔儿庄塔建于五代时期(公元907-960年),位于盘克乡罗山府林场。塔基平面呈正方形,高三层、11米。该塔塔体表层砖经过精心打磨,做工精细,堪称一绝。该塔为彩绘壁画的砖塔,造型独特,筑造精美,设计优美,庄严而有富丽,建筑工艺极为精湛,檐、斗工整,棱角如锋,砖缝弥合如线,不见缝泥,造型优美,庄严富丽,建筑工艺极为精湛。白马乡政府南500米处台地密檐式塔身高5米,共7层,六角形,顶部残,全部用红砂岩凿砌而成。塔底部平铺石条,上砌塔身。塔身各层均有塔檐,檐下有仿木斗拱,每面两朵,檐上有方椽,铺以瓦垄。紫坊畔乡高庄村川畔组小河西岸台—地,建于宋代,因通体遍雕佛像,故称“万佛塔”全塔以红砂岩石凿磨镶砌而成,锥形,底部残,现共存9层,残高8米,平面八角形,底层每面宽40厘米,各层均有塔檐。塔身通体布满浮雕佛像,每层各分3面,每面6身,疏密相间,排列井然,共有造像约1200身,均为一佛坐于莲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