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影响探析
中医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影响探析[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SDS和DSI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效果评定
从生理上和心理上为患者提供一个有利于康复的环境和创造有利于康复的条件。观察采用Zung 自评抑郁量表(SDS) 及抑郁状态问卷(DSI) 调查,由护士分别在综合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后)对患者的进行评定。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SPSS11.5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干预组采取中医干预措施后抑郁状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3 讨论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和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其中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在疾病的护理上,中医十分重视良好的生活环境、稳定而舒畅的情志、合理的饮食调养和必要的功能锻炼。关于这些方面的论述,历代医书均有记载。
中医学的“郁证”,是指因情感拂郁,气机郁结不舒,而逐渐引起五脏气机阻滞的一类病证。其名出自《内经》。郁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郁证包括情志、外邪、饮食等因素所致的郁症。狭义郁证多指因七情所伤而致的气机郁滞之证。其主要症状如《景岳全书:“忧郁伤脾而吞酸呕恶”“若忧郁伤脾肺而困倦、怔忡、倦怠食少”“若忧思伤心脾,以致气血日消,饮食日减。”再如《赤水玄珠:“心郁者,神气昏昧,心胸微闷,主事健忘。”“肝郁者,两胁微膨,嗳气连连有声。”“脾郁者,中脘微满,生涎少食,四肢无力。”“肺郁者,皮毛燥而不润,欲嗽而无痰。”“肾郁者,小腹微硬,精髓乏少,或浊或淋,不能久立。”由此可见,郁证所表现出的饮食减少,倦怠乏力,健忘等,与抑郁症是相符的。因此,勿容置疑,抑郁症应隶属于郁证的范畴。
与西医护理干预治疗抑郁症相比,中医护理干预使患者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3]。通常来讲,抑郁症患在心理上多不承认自己有抑郁症。中医护理干预通过掌握中医心理疗法特点,选择合适的心理疗法,帮助患者参与自我管理疾病、自我护理、自我调整心态,即自我监测疾病的意识,提高自我控制疾病的能力,患者在心理上更加容易接受。
研究表明:治疗抑郁症最有效的方法是药物、行为训练、认知疗法的综合使用,而行为的训练、认知的建立均离不开护理行为。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它是符合医学模式由生理转向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的发展趋势,是精神卫生工作发展的需要。
中医辨证施护围绕“以患者为中心”,在护理抑郁症方面已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方法,针灸、拔罐、按摩、刮痧、耳针、梅花针、中药熏洗等二十余种常用中医传统技术,简便易行,行之有效,丰富了中医护理内容。如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等,针刺百会和印堂穴可醒脑开窍,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调神解郁,平衡脑内气血之逆乱,起到通调一身阳气,调畅气机的目的,从而有利于抑郁症状的改善[4-6]。
通过本临床研究表明,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DS、DSI 得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表明中医护理干预能较好地调整患者心态,使焦虑、抑郁情绪恢复正常,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贺蓓蓓,徐筱莉,柯芳,等.社区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中医护理措施探讨[J].上海护理,2008,8(5):32-35.
[2]张春霞.心理护理对抑郁症康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6,21:81-82.
[3]高喜梅,熊卫平.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J].中国民康医学,2004,2:12.
[4]温乃义,王巍,杜维丹.电针对难治性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250.
[5]林红霞,黄汝英,陈惠玲.中医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1):74-75.
[6]朱叶,曾屹峰,史志云.中风后抑郁症的研究概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4,19(6):154-155.
(收稿日期:2009-04-23)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