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中风后遗症(附90例报告)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中风后遗症(附90例报告)【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90例采用辨证分型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总有效率为91.1%。结论 采用辨治分型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中医辨证分型;中风后遗症
中医后遗症系中风发病半年以上而某些临床症状、体征未能消失。中医认为中风的形成,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原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致。本病病位在脑,但和肝、脾、肾、心等脏器密切相关。论其病性,多为本虚标实,其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其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本文搜集我院2007年8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均符合《新药(中药)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拟定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男55例,女35例;年龄49~81岁,平均65.4岁;病程3个月~8年。心肾阳虚型30例,表现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謇,肢体不遂,畏寒肢冷,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血压偏低,舌红干或胖嫩,苔白,脉沉细。肝阳上亢型 32例表现有高血压病史,常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梦,中风偏瘫后血压持续升高,上述症状不减,且口眼歪斜,言语謇涩,脉弦滑或弦数,苔薄黄或黄腻。 气虚血瘀型28例表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神疲乏力,面白少华,头晕心悸,血压偏高或不高,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弦细。
1.2 治疗方法 口服尼莫地平片、肠溶阿司匹林、血栓通软胶囊等做基础治疗。
心肾阳虚型:选地黄饮子加减:生地、黄芪各30 g,山萸肉、巴戟天、肉苁蓉、石斛各12 g,远志、菖蒲、麦冬、牛膝各10 g,五味子、制附子、全蝎各6 g。偏肾阴虚,骨蒸劳热者加桑枝、鳖甲、地骨皮;偏肾阳虚者加淫羊藿、仙茅;气虚甚者加党参或人参。
肝阳上亢型: 选镇肝熄风汤加减:生赭石、生白芍、生龙骨、生牡蛎、丹参各30 g;玄参、生地、夏枯草、生麦芽各15 g,黄芩、栀子、川芎各10 g,生甘草6g。热象明显者加龙胆草、生石膏;头痛眩晕者加钩藤、菊花、白蒺藜;言语謇涩加菖蒲、郁金、天竺黄;肢体麻木,伸屈不利或震颤者加蜈蚣、全蝎、白花蛇;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
气虚血瘀型:黄芪、丹参、鸡血藤各30 g,当归、赤芍、桃仁各10 g,川芎、桂枝、红花各12 g,地龙、牛膝各15 g,甘草3 g。偏于气虚,重用黄芪或太子参;血瘀偏重加三棱、莪术、水蛭、三七;口眼歪斜加牵正散;肢体麻木,伸屈不利者加桑枝、蜈蚣;言语不利者加远志、菖蒲、郁金;素体阳虚,手足不温者加附子、肉桂;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加党参、白术、茯苓;大便秘结者加酒大黄或番泻叶;小便失禁者加熟地、山茱萸、益智仁、桑螵蛸。
1.3 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肢体功能基本恢复,可独立活动,生活能自理,语言清晰;显效:症状和体征显著减轻,肢体功能大部分恢复,生活基本自理,可扶拐杖行走,语言欠清晰;好转:症状和体征均有减轻,肢体功能部分恢复,行动尚需人帮助,语言蹇涩;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死亡。
2 结果
心肾阳虚型:痊愈9 例,显效12 例,有效 6例,无效3 例;肝阳上亢型 痊愈 11例,显效9 例,有效9 例,无效 3例;气虚血瘀型 痊愈8 例,显效10 例,有效 8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91.1%
3 讨论
中风后遗症多属本虚标实而侧重在“本虚”,其虚可见气虚与阴虚,但以气虚为多见。按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应以扶正为主。把握好本病实质进行辨证施治,是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的关键所在。心肾阳虚治宜滋阴补阳,熄风开窍。肝阳上亢型治宜育阴潜阳,平肝熄风。 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活血,祛瘀通络。采用辨治分型治疗中分后遗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此病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要保护心情舒畅,积极锻炼,坚持有营养饮食,才会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