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加离子导入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docVIP

中药外敷加离子导入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外敷加离子导入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

中药外敷加离子导入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关键词】乳腺纤维囊病;中医药疗法;中药外敷离子导入 【中图分类号】R65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115-01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发病之一,属中医学乳癖范畴。临床常表现自觉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刺痛并出现大小不同的片状结节,有触痛,以乳房外上象限多见。多数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减轻。与情志变化也有密切关系。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本院运用自拟中药“乳增消”合剂外敷加离子导入治疗乳腺增生病60例,疗效满意,总有效率100%,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年龄20~30岁11例,30~40岁30例,40~50岁17例,50~55岁2例;病程最短7天,最长5年;对照组60例,年龄20~30岁10例,30~40岁17例,40~50岁28例,50~55岁5例;病程最短20天,最长6年;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1]发病部位多为乳外上象限,肿块多呈条索状或结节状,与皮肤无粘连,有压痛。随月经周期变化的乳腺肿块经前痛甚,经后减轻。经红外线扫描,乳腺X光,病理学检查除外乳癌、乳腺纤维瘤。 1.3治疗方法 1.3.1中药外敷加离子导入予“乳增消”中药合剂外敷,药物组成:山茨菇、乳香、当归、茯苓、白术、栀子、红花、丹参各100g,黄芪、白芍、柴胡、赤勺、通草、益母草等各50g,取上药于白酒浸泡7天,滤液备用。将纱布浸于药液,外敷于患处,加乳腺红外线离子导入治疗30 min,每日1次,15天一疗程。 1.3.2对照组乳癖消5~6片/次,每日3次口服,疗程15天为1疗程,经期停服。 2结果 2.1疗效标准[2]治愈:乳房肿块及疼痛消失,乳腺红外线扫描提示暗影消失。随访6个月以上无复发。显效:乳房肿块缩小1/2以上,乳房疼痛消失。乳腺红外线扫描提示暗影明显减少。随访6个月以上情况稳定、无加重。有效:乳房疼痛减轻,肿块无变化。无效:乳房疼痛,肿块无变化。 2.2结果治疗组60例,治愈50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60例,治愈29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3.3%。 3讨论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是一种良性疾病,有恶变可能。多有雌激素与孕激素失衡有关。使乳腺导管及乳腺小叶上皮发生随月经来潮而出现增生和复旧不全,致乳腺增生[3]。乳房为足阳明胃经循环区域,乳头为肝经所属。肝主疏泄,肝气郁结,乳络不畅;久之郁结咸痰或肝郁脾虚,气滞痰凝,均可发为乳癖。“乳增消”合剂中柴胡、白芍疏肝解郁,平抑肝阳。丹参、红花、当归、赤勺、乳香、益母草活血化淤止痛、消肿。栀子、通草、泻火消痞、化痰消积,山慈姑消痈散结,白术、茯苓、黄芩健脾除湿。“乳增消”中药合剂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散结、消肿止痛功效。局部药物导入,具有见效快,疗效可靠,副作用少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作用。同时加强对乳腺增生病的防治工作,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及时治疗月经失调等妇科疾病,进一步减少本病发生。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辑[S].1997:50-51 [3]杨丽娟.乳腺增生病中医治疗近况[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1):76-77 (收稿日期:2009.03.11)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