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子药理探究及在治疗肛肠疾病中应用.docVIP

五倍子药理探究及在治疗肛肠疾病中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倍子药理探究及在治疗肛肠疾病中应用

五倍子药理探究及在治疗肛肠疾病中应用【摘要】对目前有关五倍子的分类与鉴别、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在治疗肛肠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五倍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049-2 【Abstract】on the galla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studies and in the treatment of colon and rectal disease application. 【key words】galla;identification; chemical;composition;clinical;pharmacology 五倍子,别名文蛤、百虫仓、木附子等,作为化工原料和出口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享有盛誉。作为传统中药,始载于《开宝本草》,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固精缩尿、止汗、止血、解毒、敛疮等多种临床功效,以它为原料的各种化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冶金、食品、航天等领域。笔者就目前国内外对五倍子的分类与鉴别、生物学成因与分布、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在治疗肛肠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1分类与鉴别 1.1分类 五倍子是我国的森林特产物,目前已报道的有十多种,商品五倍子有角倍类、肚倍类、倍花类。1985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列出了常见的角倍和肚倍两种。各种五倍子均为不同的瘿绵蚜科(pemphigide)的一些蚜虫在其寄主植物漆树科(anacardiaceae)盐肤木属(thus)的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1)、青麸杨(Rhus potaniniiMaxim)、红麸杨(Rhus punjabensis.Var sinica Rehd.et wils)等或其他树上不同的特定部位形成的虫瘿。形成虫瘿的各种瘿绵蚜科的蚜虫的头部触角均为五节,因此人们形象地称此类虫瘿为五倍子。 1.2药材鉴别 目前药材五倍子主要使用产量较大的角倍和肚倍加工炮制而成,一般通过观察其性状进行鉴别。角倍:呈菱形,常有瘤状凸起和不规则角状分枝,大小不一,表面有灰白色滑软的细毛绒,壁较薄。肚倍: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表面灰色或浅棕色。两者均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角质状,有光泽,内壁平滑,粘附有蚜虫尸体和蚜虫排泄物。气特异,味涩。二者均以个大,完整,不碎,色灰褐者,无枝梗者为佳。加工炮制一般方法为取原药,拣净(文火干炒片刻,杀死内部蚜虫),敲开剔去内壁杂质,备用。 2生物学成因与分布 2.1生物学成因 各种五倍子的生物学成因具有相似性,仅在寄主、蚜虫等方面有所区别,以角倍为例,它是由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在其寄主植物盐肤木叶总轴的翅叶上形成的虫瘿。当早春盐肤木萌发幼芽时,角倍蚜虫的春季迁移蚜(越冬幼蚜羽化后的有翅胎生雌虫),便在叶芽上产生有性的雌雄无翅蚜虫,经交配后产生无翅性雌虫,称为干母。干母侵入树的幼嫩组,逐步形成多角的虫瘿。干母成瘿期间,旺盛地单性生殖,在虫瘿中产生许多幼虫,于9~10月间,逐渐形成有翅的成虫,称为秋季迁移蚜。此时的虫瘿自然爆裂,秋季迁移蚜便从虫瘿中飞出,到其冬寄主茶盏苔或及其同属植物上(各类越冬幼蚜的冬寄主主要是藓类植物,提供给越冬幼蚜的生活营养物质),分泌蜡质,包围整个虫体,形成白色的球状茧而越冬;至第二年春天,越冬幼蚜在茧内成长为有翅成虫,即春季迁移蚜,又飞到盐肤木上进行繁殖,持续上述过程,从而形成循环。 2.2分布情况 五倍子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山区和丘陵。在我国主产区集中在贵州、四川、湖北、湖南、陕西、云南等六省,这些省的五倍子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此外,湖南、河南、甘肃、广东、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山西等地亦产。以角倍的产量为大,肚倍的质量为佳。商品五倍子中角倍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产量约占全国五倍子总产量的75%,肚倍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产量约占总产量的20%,倍花类分布比较分散,产量约占总产量的5%。 3化学成分研究[1] 五倍子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鞣质,我国药典上收载的五倍子鞣质,称为鞣酸(tannic acid),又叫单宁酸。因五倍子盛产于我国,国际上又将五倍子鞣质称为中国鞣质(Chinese gallotannin),它是倍酰葡萄糖的混合物,即葡萄糖上的羟基与没食子酸所形成的酯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属水解类鞣质。五倍子的鞣质含量很高,最高可达70%以上。1994年林余霖等测定了7种五倍子中单宁酸的含量,角倍为49.O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