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糖监测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饮食中价值.docVIP

动态血糖监测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饮食中价值.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态血糖监测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饮食中价值

动态血糖监测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饮食中价值[摘要]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指导肥胖2型糖尿病(T2DM)运动饮食的价值。方法: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CGMS和指尖血糖监测血糖,检测体重、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及糖化血红蛋白,前后自身对照及组间比较评价CGMS的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体重、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及糖化血红蛋白较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每位糖尿病患者都有自身的临床表现和特点,病程、体重指数(BMI)、血糖水平、胰岛功能、血压、血脂、肝肾功能以及生活习惯(包括吸烟、饮酒),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均不完全相同,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要兼顾上述几方面因素,特别是体重指数(BMI)、血糖水平、胰岛功能、肝肾功能,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的情况,这些因素在决定治疗方案时起着重要作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注意突出个体化的特点。 根据患者的诸多因素制定出的最佳治疗方案,一定要通过患者治疗后的检验,收到满意效果后,才能证明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而当患者治疗后,临床收效尚不满意时,治疗方案还需进一步调整,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不应排除一段时间里的治疗方案是最佳和可行的,而随着某些因素的变化,治疗方案不能和变化的病情相适应,调整和变化治疗方案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病情变化的需要,而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干扰因素很多,瞬时血糖的变化不能代表血糖一段时间的平均水平和总的趋势,应用CGMS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血糖波动的曲线,细致地了解患者血糖的波动,可以全方位地衡量和判断疗效。 血糖监测是反映糖尿病患者病情,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虽然进行指尖测血糖谱能及时、客观地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被大家公认为最普遍、最方便的一种检查方式,但其只进行瞬间血糖测定,缺乏连续性,并且由于取血次数过频,不易被患者接受。CGMS能准确地反映患者24 h内血糖的波动情况,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较为准确地掌握饮食、运动知识,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糖尿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并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的生活习惯,使2型糖尿病个体化的治疗更加细化,从而有效地降低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Lenhard MJ, Raelene E.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 II ) in patient with type2 diabetes[J]. Diabetes, 2000, 50(12) : 1837. [2]陈爱荣,何继瑞. 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临床中应用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24(增刊):46. [3]Rebrin KS, Steil GM. Can interstitial glucose assessment rep laceblood glucose measurement[J]. Diabetes Technol Ther, 2000, 2(3):461-472. [4]Bolnad E,Monsod T, Delucia M, et al. Limitations of conventionalmethods of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lessons learned from 3 days of continuous glucose sensing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type1diabete[J]. Diabetes Care, 2001, 24(11): 1858-1862. [5]Boyne MS, SilverDM, Kaplna J, et al. Timing of changes in interstitial and venous blood glucose measured with a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glucose sensor[J]. Diabetes, 2003, 52(11): 2790-2794. [6]Kaufman FR, Carpenter S, Gibson LC, et al. Apilot study of the continuous gluoces monitoring systerm[J]. Diabetes Care, 2001, 24(12):2030-2034. (收稿日期:2010-04-1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