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去氧孕烯炔雌雌醇片隆用于药物流产后临床观察
去氧孕烯炔雌雌醇片隆用于药物流产后临床观察【摘要】 目的 探讨妈富隆用于药物流产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07年9月药物流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服妈富隆为实验组138例,服益母草为对照组148例,对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平均出血天数为(9.6±6.7)d、(15.2±7.8)d,P0.05,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见表1。
2.2 于排囊后1周随访,实验组与对照组完全流产后血止者分别为27例(19.57%)、14例(9.46%),排囊后2周随访,实验组与对照组完全流产后血止者分别为119例(87.5%)、112例(77.24%),排囊后2周追问排囊时及排囊后出血情况见表2(实验组失败2例,对照组失败3例,因出血刮宫3例)实验组比月经量多14例占10.29%,对照组29例,占20.42%。见表2。
2.3 流产效果 第6周随访对流产效果进行评估,不全流产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见表3。
2.4 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出血时间分别为(9.6±6.7)d、(15.2±7.8)d,P0.05,恢复月经时间分别为(26±4.6)d、(33±7.5)d,P0.05,两组在出血时间及恢复月经时间上均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3.1 药物流产后出血的原因
3.1.1 米非司酮作为孕酮受体拮抗剂,除了能阻断孕酮的活性,使绒毛、蜕膜变性坏死而抗早孕外,也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干扰月经周期,引起内分泌紊乱,有研究显示[1]药物流产组雌激素水平处于卵泡期,而孕激素水平处于非卵泡期,且明显高于人工流产组,故认为药物流产后雌、孕激素水平的不同步影响子宫内膜的修复,是阴道出血时间长的原因之一。
3.1.2 有报道显示[2]药物抗早孕使卵巢功能过度抑制,雌激素水平过低,处于子宫内膜止血阈值之下,使子宫内膜修复不良,可能是药物流产后出血的又一原因。
3.1.3 有人认为[3]米非司酮干扰月经周期中枢的功能,不能形成排卵前的黄体生成素LH高潮,导致不排卵,内膜增生后,缺乏孕激素的拮抗作用,引起持续出血。所以主张按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且效果较好。有人[4]采用短期口服安宫黄体酮药物撤退出血方法,效果颇佳。
3.2 妈富隆用于药物流产后的可行性
3.2.1 妈富隆的作用机制 妈富隆为短效口服避孕药,每片含去氧孕稀0.15 mg,炔雌醇30 μg,能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建立规律的月经周期,抑制排卵,达到避孕作用,增加子宫颈黏液粘稠度,防止细菌及精子入侵,预防盆腔感染及受孕。
3.2.2 本研究结果显示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出血量、不全流产发生率、月经恢复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妈富隆用于药物流产后出血,从药物流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妈富隆的作用机制上具有可行性,并从临床观察中也证明了这一点,今后还有待扩大临床观察样本量,对结论进行进一步论证。
参考文献
1 刘海燕,王利春,丛慧芳.药流后阴道出血的激素治疗机制与方法的研究进展.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3,4(4):307.
2 张彤迪,吴瑞芳,卜鲜绿,等.米非司酮配伍前列醇终止早孕后出血原因与卵巢功能状态的研究.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6):346.
3 吴丽玲.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激素治疗.海峡药学,1996,8(1):63.
4 袁小嵋,咸永松.药物流产术后蜕膜残留保守治疗效果观察.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5):390.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