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危险因素及对策
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危险因素及对策【摘要】 急诊室医护人员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因此,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潜在危险性大。本文对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关键词】
急诊护士;危险因素;预防对策
Risk factors and measures of occupational injuries in emergency nurses LIN Xiu-mei.Emergency Deaprtment,Peoples Hosopital of Shenzhen City,Guangdong,Shenzhen 518020,China
【Abstract】 The staffs of emergency room often give the patients who are not entirely clear diagnosis disposition and rescue.Therefore,potential risk of occupational injuries to emergency nurses is major.In this paper,we will talk about potential risk facors of occupational injuries to emergency nurse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protective measures.
【Key words】
Nurse of emergency room;Risk factors;Preventive measures
患者急诊科是医院救治危重患者的主要场所,急诊护士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各种化学消毒剂,并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若不注意 自我防护或防护不当,会造成各种不同的职业性损伤。因此,急诊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充分认识急诊护士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积极有效地进行防护成为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1 危险因素
1.1 物理因素 急诊护士最常见的物理因素是锐器伤、噪音、电离辐射、负重伤:①锐利器:指各种医用的针、刀、剪、安瓿玻璃片等,急诊护士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之前即投入对患者的抢救与处置,在建立静脉通道,抽取血液标本,配合医生清创缝合,进行各种药物注射过程中容易发生锐器伤;②噪音:急诊科属于24 h开放,频繁流动人员的嘈杂声、电话铃声、救护车的报警声、仪器设备工作时发出的声音,平均噪音值为(43~52.9)dB[1];急诊护士长时间处于高音量环境中,可导致耳鸣、血压升高,易致头痛、失眠等症;③辐射:急诊患者大多是重、危、急及意外伤患者,往往需要做各项检查X线、CT检查等,而护士需要在旁监护,因此常不可避免地遇到X线照射;长期受到低剂量电离辐射,而产生的蓄积作用可使自身健康受到危害,可引起疲劳、困倦、头痛甚至致癌、致畸性[2];④负重:急诊护士经常搬运患者,导致腰酸背痛,跌伤扭伤;护士站立时间过长,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1.2 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主要指各种消毒剂、有机磷农药、清洁剂及紫外线等。各种急救器械及物品使用后,需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据报道,每天接触用于空气、地面、物品消毒的挥发性含氯制剂,如不加防护,长期接触可致气促、头痛、接触性皮炎、鼻炎、关节病、哮喘、记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生殖系统疾病。在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及一些化学气体中毒的患者时,护士的皮肤黏膜,呼吸道可吸收到各种残留的毒物,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
1.3 生物因素 急诊护士在车祸、刀伤等危重患者到来时立即投入抢救,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接触其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如果不注意自身防护,可能造成自身感染,而且成为传播媒介,其中乙肝、丙肝、艾滋病是最危险的感染性疾病。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之一,而医务人员感染率是普通人群的3~6倍[3]。另外,一些感染性疾病,如结核、流感、麻疹、腮腺炎对护士有一定的威胁,特别是处于潜伏期的患者大多数看急诊,这时期的患者更具危险性。
1.4 心理因素 急诊护士需要面对来自社会不同层面及心理状态各异的人,如长期面对危重患者,意外伤害以及死亡,忧伤情绪会影响她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吸毒、酗酒等社会问题增加了她们工作风险和紧张感;有的家属对抢救工作不理解,对护士出言不逊,甚至对护士谩骂,实施暴力等,使她们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易导致心理性疲劳、角色紊乱、生物钟紊乱等情况出现。
2 预防对策
针对急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