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观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大部分重症病例可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加强观察与护理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2005年2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8例,其中男29例,女19例,入院日龄为出生后0.5 h~7 d。胎龄42周7例,出生时体重4000 g10例。轻度窒息13例(阿氏评分4~7分,占27.1%),重症窒息35例(阿氏评分≤3分,占72.9%),入院时并发症:新生儿颅脑出血8例,新生儿肺炎25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7例。
1.1 临床资料 根据患儿意识障碍程度,肌张力变化,原始反射改变,是否有惊厥,中枢性呼吸衰竭及前囟张力、瞳孔变化等情况进行临床分度,其中轻度17例(35.4%),中度26例(54.2%),重度5例(10.4%)。
转归:48例,平均住院11 d,痊愈45例,治愈率93.8%;好转2例,好转率4.2%,自动出院1例,占2%。
2 观察与护理
充分做好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准备工作,包括人员、技术、设备,争分夺秒尽量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2.1 神经症状的观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大多在生后3 d内出现症状。轻者表现为兴奋、激惹、肌体及下颌出现震颤,拥抱反射活跃等,重者表现为抑制症状如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降低、肢体自发动作减少、昏迷状态、肌张力松软、肢体自发动作消失、惊厥频繁发作、反复呼吸暂停、前囟张力明显增高,拥抱吸允反射消失、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差。
2.2 保暖 患儿入院后立即置于辐射床上,头部抬高15°,将探头至于腹部,根据皮肤温度调节辐射热量,以保持体温在36.5℃左右。为使温度恒定,室温控制在22℃~24℃,不宜有对流风,这样可维持正常体温而使耗氧量减至最低,待病情稳定后将患儿移出辐射床。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仰卧,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有分泌物时采用粗导管,低负压快速吸引,吸痰时动作要轻柔、敏捷、迅速,边吸边转动吸痰管,以便吸净痰液,每次吸痰压力不超过0.02 mpa,时间5 s。
2.4 血压、心率监护 应尽量使收缩压维持在50 mm Hg以上,心率维持在120次/min以上。因脑血管受到缺氧缺血性损害后,其自动调节功能降低,颅内灌流压常被动地受周身血压影响而不稳定,因此,维持血压、心率在正常范围内对稳定正常的颅内灌流压有重要意义。
2.5 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及早正确给氧是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脑组织损伤的关键,应及时给患儿吸氧,可使血氧饱和度逐步回升。根据血氧饱和度可及时调整给氧。血氧饱和度96%左右,可间断鼻导管吸氧或不吸氧;当血氧饱和度在停止吸氧5 min后还能保持在90%时,可改为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当血氧饱和度低于85%时,应增加氧流量或持续大流量面罩吸氧。过度吸氧易造成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须引起注意。一般足月儿氧流量为0.5~1 L/min,氧浓度为30%~40%,对早产儿(低体重儿)氧流量为0.3~0.5 L/min,氧浓度为20%~30%为宜。
2.6 输液泵的应用 由于新生儿心肺发育不完善,生后最初3 d液体摄入量应限制60~80 ml(kg#8226;日),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静脉输液总量。监测血糖,如血糖低于2.2 mmol/L,给予喂糖水,加快输液速度。如血糖高于6 mmol/L,应减慢输液速度,使血糖维持在5 mmol/L左右。
2.7 颅内高压的观察及护理 本病患儿生后4 h便可出现脑水肿所致的颅内高压症状。护理中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躁动不安、尖叫、喷射性呕吐、前囟饱满、头面部静脉增粗,意识状态、原始反射、肌张力的改变等。针对颅内高压,取头高足低位,抬高床头30°保持头正中位,勿使头侧向一边,以免颈静脉回流受阻,尽量不搬动患儿头部,绝对静卧。积极降低颅内压,力争在48 h内使颅内压明显下降,并给予维生素K1,以防止因颅内压降低而使出血加重。
2.8 惊厥的护理 中度HIE患儿约50%发生惊厥,重度患儿可达80%。惊厥表现为意识丧失,双眼凝视、上翻或斜视,面肌及四肢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控制惊厥,首先确定惊厥的原因,有无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血钙或低血镁,如有给予相应的纠正。若无代谢物乱者仍出现持续频繁惊厥,则可用苯巴比妥,亦可用安定静脉推注或水合氯醛灌肠。应用时注意正确执行医嘱,准确计算剂量,注意观察疗效。护理中保持呼吸道和给氧导管的畅通,保证有效的氧疗。
2.9 喂养 首先遵医嘱洗胃,先抽出胃液,根据抽出胃液情况予生理盐水洗胃,直到洗出液色清为止,从而减少羊水、胎粪等吸入物对胃黏膜的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