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着色芽生菌病【英文名】chromoblastomycosis 【缩写】 【别名 .pdf

【疾病名】着色芽生菌病【英文名】chromoblastomycosis 【缩写】 【别名 .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疾病名】着色芽生菌病【英文名】chromoblastomycosis 【缩写】 【别名

【疾病名】着色芽生菌病 【英文名】chromoblastomycosis 【缩写】 【别名】黄色酿母菌病;着色霉菌病 【ICD 号】B40.8 【概述】 着色芽生菌病 (Chromoblastomycosis)又称为着色霉菌病,是由一组暗真菌 引起的以组织中出现棕色分隔厚壁孢子为特征的慢性、局限性皮肤和皮下组织 感染,偶见播散。 【流行病学】 本病遍及全球各大洲,但以热带、亚热带地区发病率高。在国内,1951年 尤家骏首报,以后全国各地均有散发病例,而山东章丘县及周围地区患者较 多。 【病因】 由一组暗真菌引起的以组织中出现棕色分隔厚壁孢子为特征的慢性、局限 性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病原菌主要为裴氏着色霉、疣状瓶霉和卡氏枝孢瓶 霉,后者在我国较多见。其他病原菌还包括紧密着色霉、水喙枝孢霉、棘状外 瓶霉、阿克希支孢瓶霉、黑硬霉、污秽葡萄霉、申克孢子丝菌卢里变种和皮炎 万氏霉。真菌分类多为有丝孢菌,属于子囊菌门。多腐生于潮湿腐烂的树木、 植物和泥土中。多因外伤后孢子植入皮肤而致病。 【发病机制】 病原菌多腐生于潮湿腐烂的树木、植物和泥土中。多因外伤后孢子植入皮 肤而致病。黏膜不受累。损害初发为丘疹,发展缓慢,表面过度角化,形成疣 状,为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增殖性皮炎改变。一般分为结节型,肿瘤型,疣状 型,斑片型,肥厚瘢痕 5 型。 【临床表现】 患者以农业劳动者为主,各年龄均可发病。常有皮肤外伤史。主要侵犯暴 露部位,常见于下肢下 1/3部和足部,其次为臀部、颈部、前臂等处。手、颜 面、躯干同时亦有出现。黏膜不受累。损害初发为丘疹,发展缓慢,表面过度 角化,形成疣状,此为本病早期特点。一般分为 5 型: 1.结节型 为早期损害,呈暗红色或淡褐色的柔软小结节,表面光滑或呈 疣状,或被有鳞屑 。继续发展即成为肿瘤型。 2.肿瘤型 呈乳头瘤样或小分叶状,部分或全部表面被有污灰色鳞屑、痂 皮及角质颗粒,有时扩大成菜花样 。 3.疣状型 损害以过度角化为主,表面似寻常疣或疣状皮肤结核 (图 1)。 4.斑片型 多见于四肢,表面干 ,有中心治愈现象或呈萎缩瘢痕,作环 状、弓形或蛇行形。 5.肥厚瘢痕型 挤压损害时可排 出一种淡白色、干酪样或脓性分泌物,有 特殊臭味,易引起继发感染。患病时久,因深部组织纤维化,形成肥厚瘢痕, 可致淋巴管受压阻塞,引起象皮肿。经过极缓慢,自觉瘙痒或疼痛 。病期长久 者可侵犯某一整个肢体,但附近淋巴结并不受累。 黏膜和 甲偶可受累。一般不侵及内脏,偶有引起脑脓肿或脑膜炎的病例报 告。 【并发症】 偶有引起脑脓肿或脑膜炎的病例报告。 【实验室检查】 真菌学检查: 1.直接镜检 取痂皮、脓液和肉芽组织做 KOH 涂片,可见单个或成群的棕 黄色圆形厚壁孢子。 2.真菌培养 室温下,在沙堡琼脂上生长较慢,菌落呈灰绿、灰黑或棕黑 色,扁平,中央堆起,表面有短绒毛状气生菌丝,菌落背面呈黑色。 【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为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增殖性皮炎改变。在脓肿及多核巨细胞中 可见到特征性的棕色分隔厚壁孢子 (直径 5~13µm),称为硬壳细胞 (sclerotic cell)或壁砖状体 。表皮多呈假上皮瘤样增生,在增生的表皮、毛囊漏斗部及真 皮上部可见小脓肿及灶性坏死,真皮内有致密、弥漫的炎症细胞浸润,包括淋 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及少数嗜酸粒细胞 。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真菌学检查和组织病理中见到棕黄色厚壁孢子可确诊 。 1.直接镜检 取痂皮、脓液和肉芽组织作 KOH 涂片,可见单个或成群的棕 黄色圆形厚壁孢子(图 2),称为壁砖状体 (muriform bodies),可纵横分隔,直 径 10μm 左右,是该病的特征性表现。 2.真菌培养 室温下,在沙堡琼脂上生长较慢,菌落呈灰绿、灰黑或棕黑 色,扁平,中央堆起,表面有短绒毛状气生菌丝,菌落背面呈黑色。镜下见菌 丝较粗,棕色,分支分隔。裴氏着色霉有支孢型、喙支孢型和瓶梗型 3 种产孢 方式 。分生孢子为单细胞,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