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小肝癌11例研究.docVIP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小肝癌11例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小肝癌11例研究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小肝癌11例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小肝癌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的价值。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11例小肝癌患者。结果:术后随访1~2年,患者全部存活,其中有2例亚临床复发,复发患者再经1~2次微波凝固治疗,亚临床复发病灶被彻底清除。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小肝癌,疗效达到了小肝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水平,且损伤小(微创)、安全、经济实惠,值得推广。 [关键词] 微波凝固治疗;小肝癌;超声引导 [中图分类号] R735.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a)-180-01 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小肝癌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由于其创伤小、副作用少、疗效确定,已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我院在2006~2007年12月,采用微波凝固治疗11例小肝癌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06~2007年12月共有11例小肝癌患者行微波凝固治疗,其中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63~73岁。入选的11例患者均经两种影像学检查,考虑原发性肝癌。11例患者中有6例甲胎蛋白(AFP)增高(大于200 μg/ml);11例患者均有肝炎病毒感染,其中乙肝6例,丙肝5例;全部患者在彩超引导下进行肝占位病灶活检穿刺取病理,病理结果均为肝细胞癌,病灶直径2.1~4.4 cm,均无门脉癌栓及其他部位转移证据;血小板最低为47×109/L;Child-Pugh分级均为A级;1例患者出现少量腹水,均无肝性脑病及其他脏器功能衰竭。 1.2 治疗方法 采用亿高医疗公司生产的ECO-100型多功能微波手术治疗仪(冷循环微波刀),功率60~80 W,笔者选用70 W进行治疗。治疗时间15~20 min,其中有2例患者因不能耐受疼痛仅治疗8 min(2个月后均复发)。治疗时在止痛镇静基础上采用局部麻醉,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天线刺入肝癌病灶内,采用上述功率及时间消融,术后观察血压、脉搏及腹部情况24 h,并平卧24 h。术后3 d复查彩超及AFP,如效果不佳,则再次行微波凝固治疗,效果理想后,每2~3个月复查彩超及AF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3 d后复查彩超,11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需再次微波凝固治疗,再次微波凝固治疗后,肝癌残留病灶被彻底清除。6例AFP增高患者中,4例降至正常水平,1例略有下降,1例略有上升。术后随访1~2年,患者全部存活。其中2例患者因术中疼痛不能耐受仅消融8 min,2个月后均亚临床复发,其中1例患者经1次微波消融术后,亚临床复发病灶消失,另1例经2次微波消融术,亚临床复发病灶消失,其他9例患者每3个月复查1次,未见亚临床复发病灶。 2.2 不良反应 11例患者术后均无胆瘘及肠瘘情况发生,无肝被膜下及腹腔内出血,但有2例患者出现右侧胸腔积液,其中1例同时出现发热、咳嗽及右肺水泡音,合并右侧肺炎,经抗感染及引流胸腔积液等治疗而治愈。 3 讨论 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肝癌是利用2 450 MHz高频电磁波的热效应原理,使用针状电极将微波能量释放在瘤体内达到60~100℃高温,以杀灭瘤细胞[1-2]。治疗原理是微波对生物组织包括水和蛋白质等极性分子在微波电场力矩的作用下,做有序的运动产生类似摩擦热以及带电离子的高速振荡,由组织本身产生热[3-4]。而多数肿瘤血管丰富,含水量高,且肿瘤组织的微血管易扭曲、狭窄甚至闭塞,对热的调节差,微波作用产生的局部高热容易被滞留在肿瘤组织内,使肿瘤凝固坏死,达到治疗的目的[5-7]。凝固坏死区域大小与微波作用时间、功率相关,植入式微波治疗肝癌有热效率高、凝固范围稳定可靠、疗效确实、受影响因素少、创伤小及副作用小等优点,其在临床的应用已日益普及[8]。但要保证植入式微波原位凝固灭活肿瘤,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关键是要使凝固范围完全覆盖整个肿瘤。不足之处是单次消融的有效体积和消融范围的可控性不如射频消融。肝癌尤其小肝癌,治疗上首选手术,其次选介入、微波消融术、射频消融术、无水酒精注射等方法[9-10]。手术及介入治疗已被广泛应用,微波消融术及射频消融术尚在普及中,微波消融术国际上以日本及中国开展较多,疗效与小肝癌根治术相当。文献报道,采用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2%、72.2%、56.7%。本组治疗的11例患者也取得了类似的疗效,其疗效的取得,除肝癌原位灭活外,又与消融后激发抗癌免疫有关。由于该手术安全性好、创伤小,适于不益手术或不愿手术的患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洪武,杨仁杰.肿瘤微创治疗技术[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85-294.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