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趣说生活俗语 巧学初中物理二\三例物理是研究身边世界的自然科学,“物理”一词的最先出自希腊文,原意是指自然,古时欧洲人称呼物理学作“自然哲学”,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即是研究大自然现象及规律的学问。汉语、日语中“物理”一词起自于明末清初科学家方以智的百科全书式著作《物理小识》。既然是研究我们身边世界的科学,就需要我们张大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你会发现,物理无处不在!自然现象中的物理知识不胜枚举,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耳熟能详的俗语,它们表达人们的思想、方便了人们的交流,言简意赅、形象生动!但若要依照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来看有些内容显得不是那么的“科学”而又是那么的有意思。
1 常言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意思很明显:道听途说不可靠,只有亲眼所见才是真实可靠的!果真如此吗?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人眼看到外面世界的实质!
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机:远处物体发出或者反射的光经晶状体(相当于相机中的凸透镜)的折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人们在确定物体的位置时,也总是逆着自己的视线准确的找到。但问题是由于光的反射或折射导致人们眼见不一定为实。
(1)由于光的折射导致“眼见不为实”以人站在岸边看到水中的景物为例,如图1,水中的物体A发出或者反射的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进入岸上人的眼中,但人觉得物体A在逆着折射光线的延长线上——人看到的是物体A变浅的虚像A,真正的A在虚像的下方!正是生活中“眼见为实”的经验会让你错误的估计池水的深度:很深的池水让你认为非常的浅,也正是这个原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看到池水“很浅”可不要贸然下去,真正的水可能要没过你的头顶,眼见不一定为实!
(2)由于光的反射导致“眼见不为实”
如图2,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其射向平面镜的光,在镜面上发生反射,当反射光进人人眼中,人们看到了物体,但人们始终认为物体是在逆着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上,这就是物体经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是以平面镜为对称轴的的轴对称图形,像和物体是左右相反的!即使这样,我们还是固执的认为物体就在虚像像的位置上!并且,通过做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也能使我们认识到,照镜子时“近大远小”也是错误的!因为改变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时,虽然我们看到蜡烛的像在变大变小,但是在玻璃板后面与其像重合的始终是那只“与其等大的”未点燃蜡烛,之所以感到“近大远小”是因为当物距改变时,像对人们的眼睛所成的视角发生改变!
不但眼见不一定为实,而且从上面图示的人眼看外界物体的光路图中,可以理解“目光炯炯有神”“目光短浅”也是有问题的!从光路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眼是不发光的,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物体发出或者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中,我们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人若是真有“目光”,可以想象,每当夜幕降临时我们就不需要电灯来照明了!
2 “压力与压强”的区别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每天面对新的问题,经历不同阶段的检测,承受老师与家长的双重束缚,自然任务重、感到累,很多家长和学生经常说“压力大”。仔细想想,这句话准确吗?如图3是同一个瓶子先后正放与倒放在同一块海绵面上,但明显可以看到的是第二次海绵的形变效果更明显,但问题是先后两次瓶子对桌面压力都是F=G水+G容器,压力是相等的,相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受力面上产生的效果并不相同。这就是我们在物理学习中学习的压强,(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压强的大小才能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注射器能顺利的进入人体,并不是护士小姐能对患者产生多大的压力,而是由于针头锋利——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而顺利进行的;大型载重汽车采用多轮,并没有减小对地面的压力,而是由于多轮
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使载重汽车对地面的压强在其允许的范围之内,避免路面被压坏。所以,从物理角度讲,学习感到难、感到累,不是压力大、而是压强大1
3 生活中,出了以上所讲之外,某些俗语涉及到物态变化,所谓“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它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其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洒在地上的水过一段时间不见了是蒸发,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过一时间会消失是升华。但我们有时说谁长时间不见,便感叹他好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但人以固体状态存在,人若消失不见,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类似于樟脑丸的消失,应该叫升华而不是蒸发,也就是说,某人长时不见应该称为“好像从人间升华了一样”。另外,刚出锅的包子我们说“热气腾腾”,是“热气”么?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人眼是看不见的,我们所看的实质是热的水蒸气遇到外界低温的环境凝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是“热水”而不是“热气”!
以上看起来好像是戏言,若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质控小组在护理质量控制中作用.doc
- 质量保证管理对护理质量零缺陷促进作用.doc
- 质量立业铸造品牌 科技兴司四获“鲁班”.doc
- 质量管理体系中先进手段方法探究.doc
- 贫困县医院药房管理体会.doc
- 贮存式自身输血在择期手术中应用.doc
- 贯叶连翘化学成分及其提取方法探究进展.doc
- 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体育教学理念探析.doc
- 贲门失弛缓症伴食管癌临床X线特点(附3例研究).doc
-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治疗进展.doc
- DB14T 3462-2025 井工煤矿人工智能视觉识别技术要求.pdf
- 专练01 七上《朝花夕拾》—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抢分练(全国通用)(原卷版).pdf
- 专题29 小说常考题+病句的10个“不放过”-2023年中考语文热点作文素材解读及运用.pdf
- 专题15 最新热点时评与写作角度解读+「人民日报」时评文章精选金句汇总-2023年中考语文热点作文素材解读及运用.pdf
- 专题12 九下《儒林外史》—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抢分练(解析版).pdf
- 专题28 思辨类话题名言金句+5篇关于经典人物的精彩时评+热点时评-2023年中考语文热点作文素材解读及运用.pdf
- 11 七下期中记叙文阅读训练-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部编版).pdf
- 04 人物传记阅读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部编版) .pdf
- 专题06 八上《红星照耀中国》—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抢分练(解析版).pdf
- 专练02 七上《西游记》—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抢分练(全国通用)(原卷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