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韵》之初唐诗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诗宋韵》之初唐诗歌

唐诗的分期: 初唐 (618 -- 712):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沈宋(沈全期、宋之问)、陈子昂等 。 盛唐 (712 -- 675):李杜(李白、杜甫)高岑(高适、岑参)、王孟(王维、孟浩然)、王昌龄等。 中唐 (766 -- 835):韦柳( 韦应物、柳宗元)、韩孟(韩愈、孟郊)、元白(元稹、白居易)等。 晚唐 (836 -- 906):小李杜(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 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 一、从贞观诗坛、上官体到沈宋体 二、初唐四杰 三、陈子昂 四、张若虚 初唐四杰 《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举凡离别、怀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皆入诗。 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 风格上改宫体诗的绮靡为真实情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励。 形式上王、杨长于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杜甫《戏为六绝句》 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陈子昂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 诗歌代表作:《感遇》(三十八首)《蓟丘览古》、《登幽州台歌》等,充满着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成为盛唐之音行将到来的序曲。 张若虚 兴象玲珑的意境美。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白话译文 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作为囚徒的我,不由得生出了阵阵悲伤。 我虽不到四十岁已是满头白发,哪还经得起那如妇人黑发般的蝉儿哀鸣的侵袭。 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 虽然蝉儿居高食洁,又有谁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内心的沉冤? “蝉”意象的含义 太宗的名臣,虞世南更有一首咏蝉名作: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咏蝉诗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蝉,句句又是在写人。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声音和习性,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垂绥,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类似于蝉的下巴上的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 诗的后两句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句诗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是,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自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权势和捧场所能得到的。 实际上,咏蝉包含着虞世南的为人为官之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 二、悲秋思绪的代言者  《礼记》曰:“仲夏之月蝉始鸣,孟秋之月寒蝉鸣。” 我国的先民们很早就认识到蝉是一个感节应候的小精灵。自然界春秋代序,气候的变化,诗人对此是更加敏感的。可见,蝉噪秋至,秋来悲生,于是在古典诗文里,寒蝉就同落叶、夕阳、风、霜等一起成为悲秋的意象原型。 三、哀时伤逝的触发者   古人认为蝉夏生秋死,庄子的《逍遥游》里就有“蟪蛄不知春秋”的说法,蝉也就成了生命短促的象征。 传统社会里,一批批文人志士在功名未就、壮志未酬时往往会发出人生苦短、岁月易逝的感慨,曹操当年就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诗句。朝露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看到朝露、闻见蝉声,不免使人有哀时伤逝之感。 四、迍邅命运的自喻者 迍邅zhūn zhān.路难行不进的样子;困顿失意 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紧紧围绕着蝉“羽弱”、“声微”的特点来写。而这两个特点,正好反映了诗人当时有志难申、求助无力的处境。诗中作者以蝉的清白高洁自喻,而风、露则是奸佞小人的象征。 赋得蝉 禇云(南朝·梁) 避雀乔枝里,飞空华殿曲。 天寒响屡嘶,日暮声愈促。 繁吟如故尽,长韵还相续。 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 【注】①褚云,河南阳擢人。好学,解音律。曾为乌程令、中书侍郎、御史中丞等职,居官清慎。 2.诗言志,简要分析尾联“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是怎样“言志”的。(6分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