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以教育爱推动台北优质新教育.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教育爱推动台北优质新教育

以教育愛推動 臺北優質新教育 臺北市立西松高中 羅美娥 990203 大綱 前言 「以愛為核心,讓愛活出來」的理解與實踐 以教育愛推動臺北優質新教育的原則 結語 前言 吳局長清基—優質學校 吳局長清山—教育111 康局長宗虎—以愛為核心,讓愛活出來 「以愛為核心,讓愛活出來」 康局長期許教育同仁能以「愛」為核心出發,共同致力營造校園溫馨和諧氣氛,讓教師展現「教育之愛」、家長付出「恩慈之愛」,莘莘學子能在師長們愛的耕耘、灌溉中體現「群己之愛」,懂得省思感恩、分享與回饋。之後,透過教育群體力量,讓校園匯聚之愛由內向外擴散,使社會充滿「關懷之愛」,讓愛活出來! 「以愛為核心,讓愛活出來」 盱衡時代趨勢,掌握教育的價值 愛需要學習,生命才能感動生命 運用愛的施與受,整合正向資源 盱衡時代趨勢 社會盛行:多元化價值觀 學生需求:多元智慧發展 校園文化:單一化教學觀 掌握教育的價值 教育愛督促大眾回歸教育本質思考 喚起教育者良知與良能,體認時代脈動與人類發展的真相 從合價值性、合認知性、合自願性三方面衡量教育的作為是否適當 愛需要學習 弗洛姆「愛的藝術」 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是應該而且可以學習的 愛是在保持自己尊嚴和個性的前提條件下感情交流的行為。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不斷更新自我,才是「愛」的實踐。 愛的基本要素有關心、責任、尊重和瞭解 不能把關心與責任變成控制與支配 愛是對所愛對象的生命和成長的積極關心;若是缺少這種積極關心,愛就不存在。 生命才能感動生命 師長應建構反思和醒覺的能力 多運用生活中的事物,以友善和熱情啟發引導並激勵學生 理解並尊重學生學習風格的獨特性 如此自然會帶來孩子的感動,點燃孩子的學習慾望,這就是教學中最為難得的「自願性」。 生命才能感動生命 師長是否能察覺學生的需要?是否肯為教學再學習? 個人權力高張的現代社會,「教育專業」如何不淪為「專業霸權」而能傾聽孩子的聲音,同理孩子的想法? 對於習以「教室國王」自居的教師而言,這真是一個難以解構與重新結構的歷程啊! 運用愛的策略 優質學校中的「資源統整」,強調任何資源之引進或與學校建立合作關係的衡鑑,都應以保障學生的受教利益為最優先考量。 細察其核心,即來自於家庭、社區與學校相關人員源源不絕的「愛」。此與家族治療大師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對愛(LOVE)的詮釋不謀而合。 整合正向資源 2007年3月天下雜誌提到臺灣約有600萬「直升機父母」 他們的確是「愛」孩子,但在他們的愛裡,揉進過多的個人操控,反而戕害了孩子成長的空間,進而養成「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等不負責任的態度與反教育的行為。 倘使每個人能夠正確掌握角色份際,正向參與,傳達對孩子的關愛,即不致因個人不同價值取向,假「愛」為名,造成校園失序的現象。 以教育愛推動 臺北優質新教育的原則 落實五育並重,打造優質學習環境 肯定適性發展,賞識學生多元成就 培育創意人才,厚植國際競爭實力 落實五育並重 打造優質學習環境 五育並重是中小學教育的精神所在。 「主智主義」、「升學掛帥」,學校教育逐漸偏離常軌,形成重學歷,輕實力的虛矯價值。 在解決生活問題上,往往成為侏儒;片斷零碎知識的記憶,無法做獨立和系統思考;上焉者淪為「兩腳書櫃」,下焉者,成為教室的客人,或是街頭浪人,讓青春少年在挫折及沮喪裡,空留遺憾。 落實五育並重 打造優質學習環境 期待透過對「愛」一字正確的認知,讓教師或家長為所愛的孩子,正確看到其未來 以品格培養良好習慣與尊重的美德,以品質要求學習的內涵,以品味要求人文素養的提昇,重視健康生活的養成,學習關懷人與環境。 將生命教育、性別、人權、生涯等議題融入學科教學,師長示範良好身教,誠實面對生命和自我,定可形塑一個洋溢溫馨,師生和諧的校園。 肯定適性發展 賞識學生多元成就 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是教育追求卓越和公平正義的精神。 哈佛大學迦納博士提出多元智慧論,開啟了教育人員智能認知的視窗。 然而,紙筆考試領導教學的框架、厚語文及數理的偏狹教育環境,對於國家人才的培養、競爭力的提升、個人的生涯,都有很大的影響。 肯定適性發展 賞識學生多元成就 教師應充實對多元能力的瞭解 實施多元評量和多元教學方式;讓學生得到鼓舞,奠定一生學習的良好基礎。 藝文、體育等課程,更應充實教學環境,引進社會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積極發展學校特色課程及本位課程,以作為學生多元能力展現的舞台。 培育創意人才 厚植國際競爭實力 全球化浪潮席捲而來,國際化已成不可迴避與逆轉的趨勢;學校培育的人才,未來競爭或合作的對象,乃在全球。 哈佛教育研究所教授霍華賈納(Howard Gardner)在(Five Minds For The Futu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