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文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庄子》文章

先秦诸子散文:《庄子》 《庄子》思想内容与文章特色 《逍遥游》翻译与简析 一、庄子生平与《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民权县)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称为“老庄哲学”。 唐天宝元年(742年),玄宗颁布诏书,赐号庄子为“南华真人”,称其书曰《南华真经》。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品,是以庄周思想为主体,从战国中期至秦汉间庄周学派的总集。共33篇,分“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7篇文字是庄子所写,“外篇”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杂篇”篇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则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老子》的中心是阐述自然无为的政治哲学;《庄子》的中心是人生哲学 ,探求个人在沉重黑暗的社会中如何实现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的办法。 《庄子》内篇七包括:1、逍遥游:悠闲自得、无拘无束的交游。人要达到绝对自由的境界要与外物无待。无己,无功,无名。 2、齐物论:“物论”即对客观事物的评论。庄子认为客观事物不分彼此,是齐同的,因而应放弃一切对立。这是作者“无为”政治与游世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 3、养生主:养生之道,支配养生处世的基本原则。安时处顺,生死如一。 4、人间世:人间社会。认为有用有为必有害。 5、德充符:道德完美的标志。绝对服从天道的摆布,任随万物的变化。 6、大宗师:天道为万物之宗,万众之师。彻底忘怀世俗功利礼乐才能达道。 7、应帝王:回答帝王如何治天下问题。否定仁义法度之治,提出淡泊无为的思想。 二、《庄子》思想内容简介 (一)《庄子》哲学思想的中心:道。 1、“道”指宇宙的本原,世界的本质。道能产生天地、驾驭鬼神;但又无有形象,不可言传。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大宗师》) “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庄子· 知北游》) 2、“道”又是“一”的同义语。常用来称述事物的总体性、同一性。 庄子认为客观事物不分彼此,是齐同的。同一性是永远和绝对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相对的、一时的、易逝的。 庄子认为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起源于“气”,“气”是形成物质形体的原始材料,而最大的“气”又是“阴”与“阳”,阴阳交媾就会形成物体。既然事物都源于气,各种事物尽管千差万别,归根结蒂其本质却是同一的,没有差异的,所谓事物间的对立与差异,全是人为划分的结果。千变万化的世界总是一大整体,归结起来即“万物皆一”。从同源引申为同质。“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 (《齐物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 (《庄子/知北游》) 生死、祸福、物影、梦觉、是非、美丑、大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应任之自然,随之变化。 3、“道”是规律和自然的同义语。道主宰一切。自然之中皆是道。道是永恒固有的,人应循道而趋。 “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庄子/知北游》)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知北游》) 4、“道”又是一种精神境界:物我交融。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与我一起存在,万物与我合为一体)”(《齐物论》);“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茫茫然彷徨于人世之外,逍遥自在地生活在无所作为的环境之中)” (《大宗师》)。 “吾丧我”:“吾”是超脱世俗进入到精神自由的境界的人,“我”是现实中的、肉体上的有名利之心的凡人。人应忘掉物的存在,自我的存在,物我合一,忘记物我之别,才能达到自由境界。 (二)《庄子》哲学思想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相对论认识。 1、认为事物总是相对而又相生的。 天与地、日与月、动与静、明与晦、生与死、消与长、男与女、雄与雌,就是最普通的阴阳相对相生的概念。 2、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向它对立的方面转化。 “安危相易(变化),祸福相生(依存),缓急相摩(寿夭交接),聚散以成(生死形成)”(《则阳》)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秋水》),即《老子》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