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对比探究中学习语文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编者意图与其他教材不同,充分体现了“生活的海洋有多么广阔,语文的世界就有多么广阔”的理念。如何用好这个范本,开发好全套教材资源,在?Ρ忍骄恐醒?习语文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主要问题。教师试图从大语文的教学观出发,以新课程标准为纲,以教材选文为例子,抛砖引玉,融会贯通,切实改变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低效费时的现状,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在多元比较探究中学会分析,学会欣赏,学会创新,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基于新的课程标准,以新的课程为纲,出现了多种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本,如人教版、冀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等,呈现了百花争艳的景象。各版本既贯彻了新的课程标准,又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特色,体现了编者的匠心。笔者仅就我们使用的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为例,探讨教材的编排特点和编者意图。这一套教材,充分体现了“生活的海洋有多么广阔,语文的世界就有多么广阔”的理念,把我们引入到了语文的世界中,虽然只有12课,加上选入的比较探究篇目,就已是一个五彩缤纷的语文世界,再延伸到课外语文世界,更是一个奥妙无穷的语文知识的海洋。
面对如此宽阔的知识海洋,若以一篇一篇为单位去教学,既提高不了语文学习的效率,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标准。根据教材的体系,进行一个以单元为单位的对比探究教学,就可以轻松地完成教学的内容,增长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到多快好省,充分落实新课程的标准。下面就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斑斓春色”的多元对比探究教学为例,探讨对比探究在教学中的实施。
一、开展对比探究,“授之于渔”
《春》和《春风》两文都是经典性的散文,作者的生花妙笔描写了春天的景象,讴歌了春天,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在感情上,两文都表现作者对春天的渴盼、热爱、赞美之情,但在风格上,却是大相径庭。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是从作者的唯美主义观念出发,不论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风雨虫鸟都是至美的,都是希望、力量、美好的象征,所以一幅幅画面令我们爱不释手,优美的语言在读者口中芳香悠悠。而《春风》又是另一种风格,先是写北国春天的寒冷,跟南国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春天形成了鲜明的比照,继而笔锋一转,浓笔重彩涂抹北国呼啸而来的春风,“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这样的气势,哪里是在写北国的春风,分明是在写北国的豪放、粗犷,这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是一种对生命的高歌。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与上文相比是一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把两文放在一起对比探究,学生有话可说,有例可举,体会两文的异同是容易达到的。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往往是教师备课时难以设计到的。
二、精读课文与阅读课文比较探究,举一反三
本单元的《春》和《春风》为精读篇目,之后又编排了十首诗词进行比较探究。在具体施教中,师生通过整体自我阅读探究,对十首诗词有了整体的感悟,明确了十首诗词在内容上都是在描写春天,不同的作家由于时代、遭遇、认识的不同,抒发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可以和《春》、《春风》的内容相联系进行对比探究,主要从作品的内容、作家的风格、艺术形式的表现上去进行,这样做的好处是前面已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运用,后面的知识又能够领会和贯通,起到了把握全局、提纲挈领的效果。也可以对这十首诗词进行整合,从感情的表露上有喜爱和悲伤之情之分,如《祝英台近晚春》抒发的就是凄婉伤感之情。其他细分有的如《春夜喜雨》感情比较深沉细腻,《江南春绝句》显得奔放热烈;《玉楼春》有点及时行乐的浪漫。放在一起品读,每首诗词的感情是不难体会的。也可以从诗词的格律、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文章的体裁上去比较探究,在共性中求异,在不同的见解中提高同学们的分析鉴赏能力。
三、由课本走向课外,开阔视野
课文只是个例子,在浩渺的语文海洋中,课本的知识只是一股清泉,必须逐渐融入到知识的海洋中。同学们学习了课本中的选文,具备了比较探究学习的技能,师生一同进入课外搜集到的同类作品的遨游中。如我们学习了林斤澜先生的《春风》后,同学们就向我推荐了老舍先生写的《春风》,春风在林先生笔下是那样的豪放和粗犷,而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是那样的生厌无奈和痛苦。师生一道共同探究两文产生的背景,终于解读出了情感不同的原因,同学们脸上露出了满足的微笑。在诗歌的学习中,描写“春”的诗文更是举不胜举,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吟诵,真可谓“满园春色关不住”。这样的探究学习,老师只是教学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探究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