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 枪支走火引发的问题及思考 学 院 专业名称 班 级 小组长 指导教师
枪支走火引发的问题及思考
摘要:公安民警担负着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行为的责任,警察在履行职务的过程中,极有可能面对犯罪分子的严重暴力行为,为了有效履行职务,打击暴力犯罪活动,保护公民自身安全,警察保留使用致命武力的权利是极其必要的。然而,国内最近发生的一些枪支走火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于枪支使用安全问题的热议,对枪支走火背后的原因也众说纷纭。本文主要分析群众对该类事件的态度,并对该类事件做出自己的看法与总结。
关键词:枪支走火、公民权益、事件原因、网络热议
问题的提出
从当前国内形势来看,暴恐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公安民警有必要佩戴枪支来保护公民的切身权益,但是公安民警在枪支使用管理及训练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公安机关相关工作的开展,甚至引发了社会的质疑与指责。针对当前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件,我们不难看出在枪支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使用不规范;②不了解枪支性能;③操作不熟练;④酒后持枪等
上述情况均有可能导致枪支走火事件的发生,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原因可能更为复杂。针对近期发生的事件,网友们已做了即时评论,从他们的发言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冷静分析性,围观型,起哄型,冷嘲热讽型...在这几种类型中,半数人还是能以客观的心态来看待这件事,但是不能忽略的是仍有很多人对此持质疑消极态度,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国内事件回顾
1、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一:2007年9月18日,某事公安局交警支队在设卡堵截是,民警李某带朋友一起执勤,并在其驾驶的轿车内聊天,掏出随身携带的六四式手枪玩耍,手枪走火将其朋友击伤,后抢救无效死亡。
根据强制使用安全规则,该民警在整个事件中明显有不规范举动,才导致了严重后果,很明显这也是一种使用不规范、安全意识缺乏的表现。
典型案例二:据新华社报道,2014年2月19日晚,湖南慈利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陈宏凯在KTV中被子弹击中受重伤,3月1日,当地宣传部门通报:陈携枪参加聚会,手枪不慎击发致其受伤。
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质疑:民警何以会携枪去KTV饮酒作乐,所携枪支为何会“走火”,难道非执行公务期间也时刻子弹上膛、不关保险吗?手枪在腰间时枪口朝下,走火怎么“走”到朝上方向?当地对外宣称是“不慎击发”,意在否认故意射击行为。可据报道,当地坊间盛行的说法是,当晚陈宏凯与朋友酒后与人争执时,他开枪误伤自己。对此官方没做正面回应,只简单地确认“严重违纪”,这含糊态度让人质疑。
2013年,公安部曾出台规定严禁民警非公进入夜总会等娱乐场所。民警KTV“枪支走火”,本身就暴露出当地警方在枪支管理上的宽泛、从严治警方面的漏洞。而对其疑点,有关方面又语焉不详,这只会让其公信力再度蒙垢。
典型案例三:据人民网报道,2014年5月31日有媒体曝出“云南罗平警察醉酒与人争吵开枪打伤劝架人”一事,云南曲靖市罗平县官方5月31日下午通过微博回应,称民警在处警过程中,枪支走火致当事人陈学理受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2、群众评论分析
根据网络调查数据显示:
公众态度 所占比例 相信官方回应,支持警方 11% 怀疑官方回应,等待真相 40% 认为警方系故意违法 49% 从网络调查的结果来看,不难发现,只有少数人选择相信警方的回应,而更有大多数的人则认为是警方知法犯法。人们对于该类事件态度不一,有的人冷静分析、客观评价;有的人纯属围观,仅将此类事件当做饭后谈资;而有的人则属于起哄型的,唯恐天下不乱,刻意制造恐慌。那些持怀疑态度或反对态度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绝大部分,除了因为有部分人是故意起哄的外,究其原因,我认为,始终是因为相关执法人员和部门在事情发生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并不是公正公开的,最终的回复结果也就不能令大多数人信服。
因此,经过大量数据分析及小组讨论后,我分发现,那些不信任警方的群众他们的思想动机有可能是以下几点:1、认为结果太过于圆滑和含糊不清,真相被掩盖;2、认为警方处理该类事件太草率,自己生活的环境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么安全可信;3、由于相关执法部门以前在其他事件的处理上有所不妥,导致群众对相关部门的公信力下降。
3、相关法律
①公安部五条禁令(部分):
严禁违反枪支管理使用规定,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严禁携带枪支饮酒,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严禁在工作时间饮酒,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使用枪支管理工作的通知》一文中有提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