啶虫咪和其在小麦上应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啶虫咪和其在小麦上应用

啶虫脒及其在小麦上的应用 啶虫脒,英文通用名Acetamiprid,中文名称:啶虫脒、啶虫咪,莫比朗,又名吡虫清,氯代吡啶类,化学名称(E)-N-[(6-氯-3-吡啶基)甲基]-N-氰基-N-甲基乙酰胺,分子式C10H11ClN4。由日本曹达公司研发。 1、毒性 属低毒杀虫剂。LD50(mg/kg):大鼠急性经口LD50>171mg/kg体重,大鼠急性经皮LD50>2150mg/kg体重,水生生物LC50(96h)100mg/kg(鲤鱼),蜜蜂LD50 1μg,天敌 LD50鹑180mg/kg,蚕:在0.03ppm时对蚕无副作用.蚯蚓LC50(7天)10mg/kg,水土保持 半衰期1.1~2.1天(土),420天(25℃,pH9),21天(河水) 2、性质 外观为白色晶体,熔点为101.0-103.3℃,蒸汽压≤1×10 -6Pa(25℃)。25℃时在水中的溶解度4200ml/L,能溶于丙酮、甲醇、乙醇、二氯甲烷、氯仿、乙腈、四氢呋喃等。在PH=7的水中稳定,PH=9时,于 3、作用机理 啶虫脒 ( acetamiprid)是硝基亚甲基类的内吸性杀虫剂 , 干扰昆虫内神经传导作用,通过与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抑制乙酰胆碱受体的活性,它干扰害虫的运动神经系统 ,特别对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害虫 ,仍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药剂有内吸性好、见效快等特点。 4、应用技术 啶虫脒为广谱杀虫剂,为与吡虫啉一样的烟酰亚胺类药剂。由于其作用机理与常用杀虫剂不同,故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及合成拟除虫菊酯类具抗性的害虫有效。其可用于蔬菜、瓜类、烟草、马铃薯、果树、草莓、茶树、水稻等作物,有效地防治半翅目中的蚜虫、叶蝉、粉虱、稻飞虱、蚧、鳞翅目中的菜蛾、潜蝇、小食心虫,鞘翅目中的天牛,蓟马等各类害虫。其活性高、用量少、持效长又速效、内吸性强,故当以颗粒剂施于土壤时,亦能有效地防治作物地上部位的害虫。降喷洒外,亦可作为种子处理剂。其用量为每亩5g左右。由于其优良的内吸性,适于种子处理和以颗粒剂施用。在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花生、棉花等作物上拌种可持续防治害虫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和蚜虫等刺吸式害虫,如60%高巧悬浮种衣剂等用于小麦、玉米、花生等,一次拌种基本保证全生育期不受上述害虫危害,棉花等苗期不受害。上述作物及果树、蔬菜害虫可叶面喷雾,对黑尾叶蝉、飞虱类(褐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蚜虫类(桃蚜、棉蚜)、蓟马类(温室条蓟马)有优异的防效,优于噻嗪酮、醚菊酯、抗蚜威和杀螟丹。 防治小麦蚜虫,据河南省农药检定所毛景英等试验,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667㎡4-8g对麦蚜药后一天的防效为70.88-76.52%,药后三天的防效为89.07-95.66%,优于410%的氧乐果EC吡虫啉WP667㎡205-5025ml, 且对靶标作物安全,对小麦生长,无药害。而对七星瓢虫成虫的杀伤率为11.8-60.8%,明显低于40%氧乐果 另据湖北省房县植保站张浩等报道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陈 、于毅等试验,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72—24克/公顷,防治黄瓜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10%吡虫啉WP667㎡分别以10~20g的用量与对照药剂40%乐果1 500倍液防治小麦蚜虫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10%吡虫啉WP667㎡用量为15 g、20g为防治效果最佳,药后1 d防效分别为90.0194.53%、91.792.88%、81.88%,53 d防效分别为95.595.73%、97.0492.93%、84.57%,107 d分别为9895.88%、99.4193.71%、84.36%,1510 d分别为96.6316%、96.452.43%、85.74%,20 d的防效分别达到95.14%和94.23%,与优于410%氧吡虫啉WP20-30克/亩。乐果相当,其速效性与氧乐果基本一致,持效性较氧乐果略好也优于10%吡虫啉WP20-30克/亩。 防治小麦穗蚜,为保证防治效果,建议使用中量,特别严重者用高量。适当增加用药量可以提高防效。 目前,防治上多用吡虫啉与其他农药复配使用。或选用复配制剂。 5、生产工艺 N-(2-氯-5-吡啶甲基)亚乙基二胺的甲苯溶液在室温、搅拌下,滴加溴化氢,得到的环合物在0℃下加到浓硫酸中,然后向反应混合物中滴加发烟硝酸,并在0℃下搅拌2h,即制得吡虫啉。 6、剂型及市场销售情况 目前,国内外开发的啶虫脒的剂型较多,有可湿性粉剂(含量有3%、5%、8%、10%、20%、70%等)、乳油(含量有3%、5%、10%、20%等)、可溶性粉剂(含量有20%、21%、40%等)、微乳剂(含量有3%、5%、10%)可溶性液剂(含量有55%、620%、10%、12.5%、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