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地区强台风的闪电活动特征 - 大气所网站大气所网站大气所 .pdf

西北太平洋地区强台风的闪电活动特征 - 大气所网站大气所网站大气所 .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北太平洋地区强台风的闪电活动特征 - 大气所网站大气所网站大气所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0 年 第40 卷 第2 期: 252 ~ 260 SCIENCE CHINA PRESS 论 文 西北太平洋地区强台风的闪电活动特征 ①② ①* ①② ① ① 潘伦湘 , 郄秀书 , 刘冬霞 , 王东方 , 杨静 ①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 联系人, qiex@ 收稿日期: 2009-01-18; 接受日期: 2009-08-31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 KZCX2-YW-206)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人计划”专项经费资助 摘要 利用全球闪电定位网(WWLLN)获取的闪电定位资料和中央气象台提供的台风定 关键词 位资料, 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地区2005~2008 年登陆我国的 1 个强台风和6 个超强台风的闪 强台风 闪电 电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演变特征. 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地区强台风成熟时平均闪 WWLLN 电密度呈现出明显的三圈结构:眼壁上存在一个明显的闪电弱密集带(20~80 km), 而距离台 西北太平洋地区 风中心80~200 km 范围内闪电密度接近于零, 200 km 的外雨带中闪电又逐渐增加. 外雨带 中的闪电远远多于台风中心或者眼壁上发生的闪电, 台风中心发生的闪电所占比例小于总 数的 1%. 若把距台风中心 100 km 范围内的闪电定义为台风眼壁闪电, 则在台风中心最大 风速急剧增大的阶段, 眼壁上的闪电爆发, 而在眼壁闪电爆发的几个小时后中心风速达到 最大值, 有个别台风在台风最强期间的前半段眼壁闪电爆发, 这对台风强度的预报有一定 的指示意义. 在台风减弱阶段, 中心闪电发生很少.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热带风暴发生最多的区域, Christian 等[3]利用 OTD 资料分析全球闪电发生的频 而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台风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率及空间分布特征, 发现陆地和海洋的平均闪电密 平均每年有7~8 个台风登陆我国[1]. 台风带来的充沛 度近似为 10 :1. Molinari 等[4]利用美国国家闪电探测 水汽虽然可以缓解一些地区的旱情, 但是伴随台风 网(NLDN)获取的地闪资料对飓风Andrew(1992)登陆 登陆所带来的暴雨、大风及风暴潮给人民的生命和财 前后的闪电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根据闪电特征 产造成重大的损失. 因此, 加强对台风的研究和预报, 把飓风分为 3 个区域: 眼壁区域、内雨带和外雨带. 以及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有重要意义. 台风生成于 主要集中在飓风眼壁区域和距飓风中心190 km 外 热带洋面, 远离陆地闪电定位网, 目前对台风中的闪 围雨带中, 而40~100 km 范围内地闪密度几乎接近于 电观测还非常有限. 因此, 相比于陆地上的雷暴系统, 零. 发现距飓风中心 300 km 以内的区域, 平均发生 我们对台风这种极端天气中的闪电活动特征了解甚 地闪4400 fl ·d−1. Samsury 和Orville[5]也利用NLDN 少. Jorgensen 等[2]研究发现海洋上的对流运动要比陆 资料分析了1989 年的两个飓风Hugo 和Jerry 的地闪 地上的对流运动弱很多. 由于上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