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导 论
第一节 法理学的对象与范围
一 、法理学名称 的由来
“法理学 ”,对于初学法律 的学生来讲 ,是一个很不熟悉的名
称 。法理学是法律科学 (法学 )吗 ?它到底是一 门什么样 的学 问?
它在整个法学体系 中居于什么样 的地位 ?它与法学 的其他学科有什
么 区别 ?学 习法理学这 门课程到底有什么意义 ?任何学生都可能会
提 出上述 问题 。
从语源看 ,汉译 “法理学 ”一词来 自日语 。据考证 , 年
(明治 年 ) 日本法学家穗积 陈重在东京帝 国大学法学部 (原开成
学校 )讲授 “法论 ”时 ,认为 当时流行 日本 的 “法哲 学 ” (德文
名称之 “主观性 ”的形而上学气味太重 ,而提 出
“法理学 ”这个译名 ,并在 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开设法理学课程 。
穗积 氏以 “法理学 ”代 替 “法哲学 ”,显然受当时经验主义 、实证
主义法学 ( )思 想 的影 响 ,其 用 法 更 接 近 英 语
一词 。在美国, 年 ,法 学 家 约 翰 奥 斯 丁 (
出版 《法理学范围之限定》,使用 “一般法理学 ”
关于 日本 “法理学 ”名称 的由来及该课程设置 的沿革 ,洪逊欣 : 《法理学》 ,中国
台北 年版 ,第 页 。
第 2 页
)一语 ,指称 “实在 法 哲学 ”
以区别 当时 的政 治哲学 、道德哲学 。这种用 作 “分析法学 ”
意义 的 “法理学 ”后来为英美法学界接 受 ,成为通行 的概念 。但在
学者们 的著作 中,此概念有 时与法哲学互用 ,有 时并不完全等于法
哲学 。
在 欧陆 国家 , “法理学 ”一词并不流行 ,法学家们更愿意使用
哲学 ” )称谓 ,指称 “法之哲学 ”
)或 “法学之哲学 ”
德语 与英 语 “法 理 学 ”词 形 相 同 ,但 有 时特 指 “法解
释学 ”,两者含义存在差别。 世纪后期受实证主义影响而在德 国
出现 的 “一般法学 ” ,后又改称 “法 的理论”
,就其研 究 的对象和所运用 的方法看 , 则更接近 英 美
的法理学 (尤其是分析法学 )。法理学与法哲学用法上 的偏好 ,反
映了英美与欧陆两大法系及其学术传统 的差异 。
在我 国, “法理学 ”作为学科 的名称也几经变更 。 年新中
国建立 以前 ,当时在 高等法律 院系 中, 曾开设 “法理学 ”或类似 的
课程 ,也有若干法理学教科书刊行 。 年 院系 调 整 后 ,我 国高
等法律 院系 的基础理论课程依照苏联 的模式 ,采用苏联 至 年
代 的法学教科 书 ,译作 “国家和法权理论 ”,直至 年代 末 改为
“国家与法的理论”。此名称沿用至 年代初 。 年北京大学编
著 的 《法学基础理论 》教科书 出版 ,从此 , “法学基础理论 ”遂成
为学科通用名称 。进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