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梁焕奎和杨昌济友谊.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梁焕奎与杨昌济的友谊 梁建雄 我的祖父梁焕奎和毛主席的老师杨昌济先生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友谊史。 梁焕奎,字壁垣,又作辟垣、辟园,清同治七年(1868年)出生于湘潭。1887年(清光绪13年,丁亥)19岁补弟子员,在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25岁时,于湖南乡试中举。 杨昌济,字华生,亦名怀中,清同治十年(1871年)出生于长沙。也是19岁(1890年)考取秀才,但乡试(考举人)未中,即弃科举。 梁比杨大三岁,两人都出生在清未外侮日盛,国运日衰的年代。 梁焕奎乡试中举的第二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后,腐败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举国悲愤万分。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我胶州湾、俄国又占旅顺、大连。举国上下更加为之愤慨,振兴中华的呼声更加高涨。无数有识之士奔走呼号,有主张变法维新的;有鼓吹革命,主张推翻专制政权,建立共和体制的;有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呼吁实业救国的;还有主张教育救国的等等。特别是变法维新运动,轰动全国。 维新派的湖南巡抚陈宝箴和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后任徐仁铸)倡导于上,地方绅士熊希龄、谭嗣同、唐才常等多人鼓吹于下,宝箴之子陈三立介居官绅之间,沟通合作,相得益彰。创办“时务学堂”,聘梁启超为总教习,唐才常等为分教。一时筹办新式水陆交通、开矿、设武备学堂、练民团、建立南学会、创办《湘报》。宣传变法,抨击旧政,推动维新;组织不缠足会、延年会,力图革除陋习,移风易俗。各种维新活动蓬勃兴起,声色俱备,使湖南维新运动一时颇为活跃,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而省城长沙则是全省最有生机,最为引人注目的地区。 当时梁焕奎和杨昌济都正值青春年华,朝气蓬勃。他们与许多仁人志士一样,心忧天下,对湖南的维新事业充满了激情,立志要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建功立业。 1896年陈宝箴任命梁焕奎为湖南矿务总局文案,负责全省矿冶开发。他在大力开发矿冶为实施新政积累资金的同时,还极积协助熊希龄、谭嗣同、梁启超等创办时务学堂【注注:參見東方出版中心2006 注:參見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1月出版的《這個世界會好嗎?梁漱溟晚年口述》第46頁。 杨昌济1895年到1898年,继承父业,在家乡当塾师,自学重点转向王船山、顾亭林等知行统一、经世致用之学,接受龚(自珍)魏(源)康梁影响,借古鉴今,以“张三世”为改良变法的理论根据,认真研读《春秋公羊传》,也相信“天下大同”的儒家理想。同时刻苦自学英文和日文,准备出国留学。1898年进入长沙岳麓书院后,积极参加南学会的各种活动,为“通讯会友”。在讲演会上,曾向谭嗣同请教,谭很赞赏他的提问。在“百日维新”发布新政诏书时,他的论文《论湖南遵旨设立商务局宜先振兴农工之学》,在南学会课卷中被评为第三名,并发表在《湘报》上。 清光绪28年(1902年)湖南成立学务处,梁焕奎兼任学务处文案,时年34岁。他建议当局于乡试落第的备荐卷中,破格选拔可用人才送日本留学,当局采纳建议,并命梁焕奎立即主持阅卷选拔事宜。梁焕奎为搜遗才、典考试、定膏火【注注:“膏火”指古代书院或政府给学生的津贴。 注:“膏火”指古代书院或政府给学生的津贴。 1903年(癸卯),梁焕奎亲自带领入选的杨昌济和陈天华【注注:陈天华,1875年生,新化人,1903年留学日本。与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湖南组织华兴会,准备发动反清起义,失败后逃亡日本。1905年参与创立同盟会,担任书记部工作。为抗议日本当局《取缔留日学生规则》,唤醒沉睡中的中国同胞,激励同志誓死救国,在日本大森海湾投海自尽,灵柩归葬于岳麓山上。】、刘揆一【注注:刘揆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1878年生,湘潭人。1903年留学日本,1904年与黄兴、宋教仁等组织华兴会,任副会长,1907年加入同盟会,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1950年卒。 注:陈天华,1875年生,新化人,1903年留学日本。与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湖南组织华兴会,准备发动反清起义,失败后逃亡日本。1905年参与创立同盟会,担任书记部工作。为抗议日本当局《取缔留日学生规则》,唤醒沉睡中的中国同胞,激励同志誓死救国,在日本大森海湾投海自尽,灵柩归葬于岳麓山上。 注:刘揆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1878年生,湘潭人。1903年留学日本,1904年与黄兴、宋教仁等组织华兴会,任副会长,1907年加入同盟会,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1950年卒。 注:朱德裳(1874~1936)字师晦,晚号九环。湘潭人。曾参与自立军起义活动。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考取清官费入日本东京警视厅警察科学习,与黄兴、仇亮友善,加入同盟会。1906年毕业归国,主办湖南警政学堂。不久入京,任职巡警部。1910年(宣统二年)任民政部企事、兼官医院监督。民国成立后,任交通部企事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