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 一 章 绪 论
第 一 节 论 辩
一、论辩 的概 念
《说文解字》中说,“辩、治也,从言、辡之 间。”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年版 页 ]按 许 慎 的意 思 ,“辩 ”是会 意 字 。“辛 ”
指罪犯 ,两个“辛 ”合在一起成为“辡 ”,意为两个罪犯在 一起 ,中间
加一个言字 ,说明两个罪犯在一起有言语交往 。这是我们祖先对
“辩 ”字 的最初认识 。
《说文解字》中说:“论、议也。” 同上 页 在许慎 看来 ,“论 ”
是议的意思,即议论。既要议论总要表明对待某一事物的看法,总
要分析和说 明一定的事理 。
把两 者合 起来 ,“论 ”就是论证、说 明,“辩 ”就是反驳、辩解 。论
辩就是人们证 明自己的观点,并反驳他人观点的一种活动 。无论
是从论辩的最初起源还是从它的实际意义来看,论辩都是 “论”与
“辩”的统一,既不存在只辩不论的论辩 ,也不存在只论不辩的论
辩 ,言语互动是论辩不同于其他表现形式的最大特点。
从形式上看 ,论辩是人们的言语交际、言语冲突,但实质上,
论辩是人们 的思想 的冲突 ,只不过这种思想 的冲 突需要用语 言
这种形式来表现 ,因而 ,语 言成为论辩 的物质外壳 。于是 ,人
们用词语这个语言中的基本单位表达事物 间的细微差别 ,用句子
来表达人们的思想,用修辞手段来使语言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用
逻辑手段强化语言表达 的力量 ,用各种表情及动作表达人们丰富
第 2 页
的思想感情 。
对于某一事物来说,其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但是由于人们
的主观愿望、立足点、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方面 的不 同,因而对 同
一事物 ,人们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结论。于是,小到
家庭琐事 ,大到 国家乃至 国际社会 的大事 ,平常到衣、食、住、行,严
肃到法庭、国会论坛 ,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纷争 。为了说明对方观点
的错误和 自己观点的正确而展开争论,也就有了论辩 。因此 ,可以
这么说,只要有人存在 的地方 ,就会有争论,就会有论辩 。
人们之 间存在各种差异 以及 由这种差异 引出的争论并不可
怕,恰恰相反,这种论辩是提高人 的认识能力,加速人们认识 自然、
认识社会的一条捷径 ,是探求真理的有效方法。
论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凡是人们为 了某一 目的而展开的争
论都可 以称之为广义的论辩,而按照一定的规则、程序,在相对固
定的场所而展开 的论辩则可 以称之为狭义 的论辩 。比如 ,两 国为
了某种 目的在外交场合进行的论辩可称之为外交论辩 。此种情况
很 多,比如 ,法庭 论辩、国会 论辩、学术论 辩 等 。
二、论辩 的特 点
直接性
论辩的直接性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论辩都是双方直接的、面
对面的论证和反驳 ,而不用借助媒介 。论辩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
对方 的真实思想,不仅 能通过语 言,而且能通过语 言环境、表情、动
作等完全反映出来 。
随机性
论辩的随机性是说 ,尽管争论是在一个总的命题范围内展开
的,但是,人们在论证 自己的观点或反驳别人的观点时,总是会采
取新的论证方式、新的材料,提出新的意见,论辩者长期积累的知
识在这一特殊的环境下不断闪现着思想的火花 ,并通过 的适当的
语言加 以说 明。
第 3 页
现实性
论辩的持续有赖于双方 的你来我往 ,不管是对 自己观点的陈
述,还是对他方观点的反驳,许多材料都是随时组织的,纵然有一
言九鼎 的论述 ,或机智、幽默 的反驳 ,必须马上说 出来,事过之后才
想起来,再好的语言也暗淡无光。
双 向性
论辩的双 向性是指任何论辩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