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科学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201)
一、培养目标
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培养博学多才,在本领域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的最新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本领域中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精通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如果第一外语不是英语,则第二外语必须选英语。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内科学(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
研究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发病机理、抗病毒治疗等。
流行性出血热
研究肾综合症出血热的病原学、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等。
新出现传染病
研究新出现传染病的病原学、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及治疗。
内科学(风湿病)
常见风湿性疾病病因与病理生理的研究
1)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致炎细胞因子的病理生理作用。
2)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病机理的研究。
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学研究
常见风湿病病理学诊断的研究
1)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2)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血液学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研究。
3)系统性血管炎的实验室诊断。
常见风湿病临床防治研究
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有效成分的提纯、药理学机制的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研究。
生物制剂治疗炎症性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内科学(呼吸系病)
1.慢性阻塞性肺病
分子发病机制
易感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2.肺癌
病因及发病机制
早期诊断
多学科综合防治
3. 支气管哮喘
炎性发病机制
综合防治
4. 呼吸系感染性疾病
病原学
耐药机制
5. 凝血纤溶系统与肺部疾病
内科学(消化系病)
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
消化系肿瘤的早期诊断
慢性肝病的发病机制
胰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糖尿病
重点研究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基因诊断、治疗的探索。
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甲状腺疾病的遗传因素及基因多态性研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肥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干预治疗。
其它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遗传学研究及基因治疗。
内科学(肾病)
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基因诊断、治疗的研究。
肾间质、肾小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防治的研究。
肾脏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肾脏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内科学(心血管病)
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诊断、药物和介入治疗以及PCI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防治。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药物和介入治疗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内科学(血液病)
贫血的诊断与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难治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其他继发性贫血和造血原料缺乏所致贫血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策略进行研究。
恶性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的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行研究。
止血与血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包括血小板数量、质量异常、凝血因子异常、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异常及高凝状态与易栓倾向等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的学制为6年,学习年限一般为6-7年。
四、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成立研究生指导小组,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其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的导师或校外导师,研究生导师任组长。1学分。②由本专业组织统一授课,采取课程考试方式 ③由本专业(未统一开课的)命题并组织考试,具体的考试方式由各专业自行决定。
前沿讲座6学分。
前沿讲座旨在使博士生了解本学科的重大学术问题和前沿性问题,提高博士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力,前沿讲座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文献综述、新技术与新成果介绍等。主要方式及学分计算:
(1)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会2学分
参加学院或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 0.1学分/次
参加省级及更高级别的学术会议 0.2学分/次
(2)综述报告或研究进展报告2学分
要求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做综述或科研报告6-8次,其中至少在学科或医学院研究生论坛报告2次。由导师组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能获得学分。
在本学科做的综述或报告 0.3学分/次
在医学院研究生论坛做的综述或报告 0.4学分/次
在省级以上学会做的综述或报告 0.6学分/次
(3)课题计划书撰写1学分
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进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一份科研基金计划书,要求立题新颖、思路清晰、课题设计合理。由导师组进行评审,评审合格方可获得学分。
7.实践2学分: 由导师组负责安排临床实践,在二级学科内相关科室内轮转,实践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结束后由导师组考核评估。
(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