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宁2016年高中招生考试
.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本试卷为试题卷,不允许作为答题卷使用,答题部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点、考场、座位号写在答题卡上同时填写在试卷上。
4. 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5分)
(请将以下第16题的答案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每小题2分)
下列句中加点的一项是A.看到西宁市海湖新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人们不禁赞叹:“西宁的变化太大了!”
B.在改革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年轻人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敢于迎接任何
前所未有的挑战。
C.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D.诵读经典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是
不容置疑的。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宁市快速公交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5.6.下列表述的一项是A.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认为当时的欧洲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为此他写作了《名人传》。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其他法国作家的作品,如都德的《最后一课》、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等。
B.《水浒》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课文《智取生辰纲》就选自《水浒》。
C.《荷叶 母亲》的作者冰心,是我国现代散文家、小说家。《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奖。这两首散文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歌颂了母爱。冰心的《繁星》《春水》是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而写成的。
D.“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如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马说》、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
(请将以下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答在本试卷上的无效)
7.诗文默写(10分)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⑶ 杜甫在《望岳》中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 。”
⑷《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子曰: ,
。”
⑸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阐释古仁人无论身处何地始终不忘忧国忧民的句子是:
“ ; 。”
海 报
欢迎参加
时间:2016年6月26日
下午14:00—17:30
XX校学生会
2016年6月24日 8.综合性学习(3分)
二、口语交际(3分)
三、古诗文阅读(12分)
10.3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
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⑴“聚”和“怒”两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
⑵“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9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
⑴山门圮于河 圮 ( )
⑵湮于沙上 湮 ( )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2分)
⑴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于 ( )
⑵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之 (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一句。(2分)
译:
1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