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本会计基本核算 无锡方正税务师事务所 无锡方盛会计师事务所 成本会计业务内容 成本流程图 成本核算涉税风险 1、收入成本不匹配 2、成本核算计价不准确 3、成本核算方法不准确 生产费用的核算项目 1、直接材料---实际消耗、直接追溯 2、燃料及动力---用于生产可直接追溯的能源消耗 3、直接人工---一线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费 4、制造费用---不能直接追溯的生产耗费 制造业成本核算的特殊要求 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与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 2.正确划分生产成本与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对发生的生产费用按费用发生的地点和用途进行归集,登记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账。 (2)对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间接生产费用,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计入相关产品成本。 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3)对于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采用专门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在产品成本和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4)编制生产成本计算表,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对于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要采取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 某种产品分配共耗材料金额=该种产品分配标准×材料费用分配率 举例: 生产车间领用某种原材料2106千克,单价20元,原材料费用合计42120元,投产甲产品400件,乙产品300件。甲产品消耗定额1.2千克,乙产品消耗定额1.1千克。分配结果如下: 分配率=42120÷(400×1.2+300×1.1)=52 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甲产品:480×52=24960(元) 乙产品:330×52=17160(元) 合计:42120(元) 工资费用核算的原始凭证与记录 1.?考勤记录:人员进出厂房的记录 2. 产量记录:工作通知单,工序通知单,工作班组 产量记录,个人工作记录 3.工时记录 人工费用的核算 工资总额的组成 1.计时工资 2.计件工资 3.奖金 4.津贴和补贴 5.加班加点工资 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7. 职工福利费及其他薪酬的核算 举例: 假设某基本生产车间甲产品生产工时为560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为32000小时,本月发生一线工人工资费用528000元。要求在甲、乙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并编制会计分录。 工资分配率=528000/(56000+32000)=6 见 甲产品分配工资=56000×6=336000(元) 乙产品分配工资=32000×6=192000(元) 制造费用的概念、内容 举例: 假设某基本生产车间甲产品生产工时为560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为32000小时,本月发生制造费用36080元。要求在甲、乙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并编制会计分录。 制造费用分配率=36080/(56000+32000)=0.41 甲产品制造费用=56000×0.41=22960(元) 乙产品制造费用=32000×0.41=13120(元) 在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品种——成本计算单 分步法 举例: 见word文档 谢谢大家! 工作顺利! 如意健康! * * 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业务主要包括: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在产品成本的计算,生产费用明细账的登记,成本计算单的编制,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等。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甲产品 乙产品 在 产 完 工 完 工 在 产 成本会计岗位设置 大中型企业: 成本科(或成本核算组) 小型企业: 成本核算员 材料费用分配 基本原则 1. 客观性:直接领用的直接计入;间接领用的先进行 分配 2. 重要性:重要的项目要精确核算 3. 一贯性:一种分配方法一旦选定在没有重大变化下 要延续下去。 4. 以实际成本计价 5. 管理部门,车间一般耗费都按“属地“原则 实务中运用较多 期末计算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价,以此作为发料实际单位成本。日常计价工作量大大简化。但影响成本计算的及时性,且不利于材料的日常管理。 加权平均法 实际工作中运用较多。 克服了加权平均法的不足,但日常计价工作量较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呼吸支持技术.pptx VIP
- 03S702钢筋混凝土化粪池经典图集.pdf
- ISO500012018能源管理系统要求及使用指南EnergymanagementsystemsRequire..pdf VIP
- 热重分析仪的常见故障和解决方法及维护和修理保养.docx VIP
- B16G101-2:中英文双语版16G101-2.docx VIP
- Q320582 ZD028-2020预应力混凝土方桩(螺锁式连接、焊接连接).docx VIP
- 姑溪河当涂闸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VIP
- 《事故汽车常用零部件修复与更换判别规范》.pdf VIP
- 《数字素养通识课》课程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ISO 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宣贯试题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