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预防毒蘑菇中毒宣传手册毒蘑菇的识别.PDF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预防毒蘑菇中毒宣传手册毒蘑菇的识别.PDF

附件 预防毒蘑菇中毒宣传手册 毒蘑菇的识别 由于有些毒菌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 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因而人们误食毒蘑菇而引发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根据传 统的个别简单、特定经验和方法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正是造 成误食毒菌中毒的原因之一。2000年广州市三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患者,都有 说是在家乡多次吃过“同样”的蘑菇而不会中毒。事实上它们并不一样,因为许 多食用菌和毒菌是非常相似的,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 别。 我们应对广东分布的剧毒种类和经常引起中毒的毒蘑菇要特别提高警惕。因 为中毒死亡概率最高的是鹅膏属的种类,所以必须认识此类蘑菇的主要特点:担 子果伞状、肉质,菌盖常被各式菌幕残余,有菌托(有时菌托不明显,成为菌柄 膨大的基部)、有或没有菌环,菌褶白色,地生,常与壳斗科的植物共生。环柄 菇类的特点是长在有杂草等腐烂有机物的地上,菌褶通常为白色、浅黄色至淡黄 绿色,有明显的菌环,过去都有称之为环柄菇属,现在已分为多个属,这几个属 都有一些有毒的种类,铅绿褶菇就属于这类真菌。长在牛马等畜粪上的蘑菇,毒 菌的比例相当大,虽然他们分类学上分别属于不同的类群,但其毒性都较为相似, 通常能引起神经型中毒症状为主,也能引起胃肠类型中毒。2006年4月份番禺 中毒事件中的古巴裸盖菇就属于这一类。一些受伤变绿色,或菌褶带绿色色泽的 种类也应小心(如铅青褶伞的菌褶带点绿色,古巴裸盖伞受伤时菌体会变绿色)。 这些受伤后氧化变青绿色的化学物质,可能是有毒的。另外,有毒植物附近的食 用菌种类也不能采食。这里所说的并不是识别毒菌标准,只是广东省有较多引起 严重事故的毒菌具有这些特征罢了,但具有这些特征的菌未必都有毒。许多毒蘑 - 4 - 菇都是与植物共生的菌根真菌,有些共生专一性较强的毒蘑菇,可从辨认它的共 生植物来进行初步识别。如广州市近年来引起严重中毒事件最多的致命鹅膏是黧 蒴树根部的共生菌。至今我们所采集到的致命鹅膏都是在黧蒴树生长的地方发现 的。 误食毒蘑菇的原因 变黑红菇 Russula nigricans (可食)亚变黑红菇 Russula subnigricans 剧毒! 误食与食用菌相似的种类 由于许多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甚至非常相似,而且 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 具才能准确辨别,因而一般人就很容易会误食毒蘑菇中毒了。近年来在广东发生 的多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患者,大多数都说是以前曾吃过“同样”的蘑菇而不会 中毒。事实上它们是不同的种类。 野生食用菌中混杂了有毒的种类 在广东,引起严重的毒蘑菇中毒事故的多为野外采集误食所致,但也有食用 了购买的干野生菌或到野生菌经营餐馆就餐后引起不适的例子。引起后两种情况 的原因可能有: (1)餐馆或商家出售的野生食用菌品种不纯,野生食用菌产品中时混杂了不 适宜食用的菌类。作者曾检验过一份餐馆送来的食用牛肝菌样品,竟然混杂了 10多个不同的种类,其中最起码有两种是有明显毒性的。 - 5 - (2)食用者一次食用过多的菌类,肠胃不适应。按中医的说法,一些野生食 用菌“性寒”,部分食用者因个人体质的适应性问题,食用量较大时会产生各种 不适的症状。这种情况出现时往往同桌一起食用的其他人员并无不良的反应。 (3)野生菌没有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