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09
考试科目名称: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一部分 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气象学与气候学研究的对象是大气的一般特征,大气现象发生、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解释大气现象,研究气候发生、发展的规律。研究气候成因,气候变化的规律,区域气候的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天气演变和气候形成的规律,了解和解释各种不同地区气候的特征,弄清气候资源的分布,掌握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了解气候变化的成因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的途径和基本效应。
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气候系统的基本状况和基本物理定律,太阳辐射基本概念、地面辐射过程,大气的增暖和冷却效应,气温的时空变化特点,天气现象形成条件,大气环流的知识、大气中的水分输送主要途径,主要天气系统,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分类及主要气候带,气候变化特点及成因,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途径和后果。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气概述
了解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以及这些成分的辐射效应及变化特点,掌握温室效应、阳伞效应的概念。
掌握空气状态方程的物理含义及应用。
了解主要气象要素如:温、压、湿、风的气象观测方式,掌握几种常用的湿度表达方式、物理意义及其计算公式。
掌握大气垂直结构的基本特点,掌握静力方程、压高公式。
掌握位势高度、气压梯度的概念。
大气辐射学
了解太阳辐射的光谱特征
了解辐射度量的基本概念,如辐射能、辐射通量密度、辐射率、辐射强度。
了解基尔霍夫定律、普朗克定律;掌握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
掌握大气主要吸收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光谱、指数消弱定律。
了解瑞利散射、米散射。
掌握太阳高度角公式、地面直接太阳辐射日总量的计算公式。掌握大气透明时太阳辐射日总量全球分布的特点。
掌握地球辐射的光谱范围,解释地球辐射波长与温度的关系,会利用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计算地球辐射、或地球温度。
理解大气逆辐射、温室气体效应。
熟悉有效辐射的概念,理解红外辐射传输过程、理解长波辐射变温率的计算。
了解地面辐射差额,理解能量平衡与地面温度日、年变化的关系。
熟悉地气系统能量平衡特点。
大气温度、湿度和稳定度
熟悉平均温度和温度极值的概念。
掌握影响地面温度的因子。
掌握全球海平面温度分布及对流层垂直温度分布的特点。
熟悉水循环、水相变化的基本物理概念,掌握蒸发的概念,理解蒸发率的影响因素对地表蒸发速度的影响。
掌握地表面及大气中的凝结现象及其发生的有利条件。
掌握干绝热方程和位温的概念,理解其物理意义,了解湿绝热过程,会计算干绝热直减率。
了解抬升凝结高度概念和物理意义,掌握假相当位温的概念。
掌握大气静力稳定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判定静力稳定度的方法。
了解不稳定能量的类型及概念,对流发生的条件。
大气的运动
掌握气压随高度的变化特点,掌握气压梯度力、科里奥利力、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掌握大气运动方程的矢量形式,连续方程。
熟悉气压变化的原因,气压场的基本形式以及气压系统的空间结构。
大气运动的尺度特征。
掌握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的概念和公式推导。
掌握大气湍流运动的概念,近地层风速随高度的分布。
了解摩擦力对近地层风的影响。
了解地转偏差现象。
了解环流的概念,环流定律,正压大气,斜压大气,科里奥利力与环流变化。
了解涡度的概念。
第五章 天气系统
1. 掌握锋的概念和锋的结构特征。了解锋的类型及其对应的天气特征。
2. 了解影响中国天气的中纬度和低纬度天气系统及其结构、天气和发生发展特征。
3. 了解对流性天气系统的概念及其天气现象。
第六章 气候的形成
理解和掌握气候和气候系统的概念,了解气候系统各组成的特征和属性以及气候系统的反馈性、敏感性和可预报性。
了解气候形成因子及其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掌握天文辐射的概念,会计算天文辐射日总量,理解天文辐射气候的基本特点。
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掌握地表总辐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子和影响结果。了解我国总辐射的空间分布特点。
掌握地面辐射差额(平衡)的概念、公式及其各项的物理意义和各项的影响因子以及影响结果。
掌握大气逆辐射的概念。了解地面辐射平衡、大气辐射平衡和地-气系统辐射平衡的特点。
掌握地面热量平衡方程的概念、公式、方程中各项的物理意义及其影响因子,方程中各项的气候意义。
理解和掌握水分循环和水分平衡的概念,了解我国水汽输送和水量平衡特点。
了解大气环流的概念和大气环流的形成因素;理解行星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行星大气环流的基本状况(包括大气活动中心、平均经圈环流的概念)。
10、了解影响我国的气团和气候学锋带以及急流的概念和类型。
11、掌握季风的概念和形成、东亚季风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