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评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
西吉县沙沟中学 王尚秀
一、刘备与诸葛亮前期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在颍川徐庶的推荐下,三次到茅庐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帮助自己打天下,这就是妇孺皆知的“三顾茅庐”。刘备在“三顾”之后得见诸葛亮,与之纵论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占据荆、益二州,安抚益州西部诸戌、南部夷越,整顿内政,外与孙权结好,协力抗曹,逐步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诸葛亮与刘备的前期。
从陈寿的《隆中对》可以看出: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 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 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 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谓先主曰:“诸葛孔明 者,卧龙也,将军岂愿 见之乎?”先主曰:“君 与俱来。”庶曰:“此人 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直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 已来,豪杰并起,跨州 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 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 寡。然操遂能克绍,以 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 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 诸侯,此诚不可与争 锋。孙权据有江东,已 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 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 据汉、沔,“利尽南海,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 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 军,将军岂有意乎?益 州险塞,沃野千里,天 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 帝业。刘璋暗弱,张鲁 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 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 君。将军既帝室之胄, 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 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 和诸戎,南抚夷越,外 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 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 箪含壶浆,”以迎将军 者乎?诚如是,则霸业 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从而可以看出前期刘备与诸葛亮是肝胆相照、鱼水之情的君臣关系。
二、刘备与诸葛亮的中期
诸葛亮是中华民族公认的智慧之神,在英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在当时即有“智多星”的称号。高卧隆中时,他还只是一介书生,即被当时大名士庞德公称为“卧龙”,司马微赞为“识时务的俊杰”。公元207年,他出山辅佐势单力薄的刘备,先与孙、曹逐鹿中原,后与司马懿争雄天下。正是他的智慧,曾无立锥之地的刘备能走出困境,取荆益两州,三分鼎足,成就帝业。”
诸葛亮帮助在、孙权实行火烧赤壁之后,孙权、周瑜等人仍然要荆州,但诸葛亮听知鲁肃到,教远远迎接,接到公廨,各来相见, 玄德待以上宾。肃曰:“江左听知令侄弃世,吴侯特具薄礼,遣某前来致祭。公瑾再三申敬于玄德公、孔明先生。”玄德、孔明起身称谢,收了礼物,置酒相待。肃曰:“前者皇叔有言:‘公子刘琦若在,荆州暂且居住。’今公子去世,必然见还。肃亦为此事而来。几时可以交割?”玄德曰:“公且饮酒,有一个商量。”肃强饮数杯,连逼数次。玄德未及开言,孔明变色言曰:“子敬公好不通礼!我主人相待, 直须要说到根前? 自三皇五帝开天立极以来,‘天下者, 非一人之天下, 乃天下人之天下也’。且休说远。昔我高皇帝提三尺剑, 斩白蛇, 起义兵,成四百余年之基业,传至于今。不幸奸雄并起,宇宙瓜分, 各处一方, 自收赋税;有日天道好还,复归正统。我主人乃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今皇上之叔,封疆之内, 合分茅列土而居。加之刘景升乃我主之兄也,弟承兄业,有何不可?汝主乃钱塘小吏之子,素无功德于朝廷;今倚强恶,占据六郡八十一州,尚自贪心不足,而欲吞汉上也。刘氏天下,我主刘倒无分,汝主姓孙合情佃也?况赤壁破曹兵,我主多负勤劳,众将并皆用命,岂独是汝东吴之力耶?若非我借东南风信,汝周郎安能展半筹耳?江南一破,休说二桥掳于铜雀宫,则汝等妻子皆不能保矣。适来我主人不即答应者,以子敬乃高明之士,必能察焉。子敬深通古今, 善辨是非, 何故出此言耶?”一席话,问得鲁子敬缄口无言;半晌乃曰:“孔明之言,怕不有理。争奈于鲁肃身上,甚是不便。汝等做个损人安己么?”孔明曰:“有何不便处?”肃曰:“昔日皇叔当阳受难时,是肃引孔明渡江见吴侯;后来周公瑾要兴兵攻荆州,又是鲁肃当回;后来说待公子去世还荆州,又是鲁肃回话:今又不应前言,失其大信, 鲁肃无葬身之地矣!肃死无恨,使荆州之民立见涂炭,玄德公亦受万代之耻笑也!愿思忖焉。”孔明曰:“曹操统百万虎狼之众,动以天子为名,吾亦只以为疥癣之疾,岂惧周郎一小儿乎!若只说恐先生面上不好看,我教主人立纸文书,暂借荆州为本;待我主别图得城池之时,便交付还东吴。此理如何?”肃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