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将力向轴的形心简化 轴产生扭转和垂直纵向 对称面内的平面弯曲 m m F=3F2 z F1 F2 x y A B l/2 l/2 m + T=1kN·m + 中间截面为危险截面 1kN·m m m F=3F2 例题9 图 示一钢制实心圆轴,轴上的齿轮 C 上作用有 铅垂切向力 5 kN,径向力 1.82 kN;齿轮 D上作用有水平切向力 10 kN,径向力 3.64 kN 。齿轮 C 的节圆直径 d1 = 400 mm ,齿轮 D 的节圆直径 d2 =200 mm。设许用应力 ???=100 MPa , 试按第四强度理论求轴的直径。 B A C D y z 5kN 10kN 300mm 300mm 100mm x 1.82kN 3.64kN 解:(1) 外力的简化 将每个齿轮上的外力 向该轴的截面形心简化 B A C D y z 5kN 10kN 300mm 300mm 100mm x 1.82kN 3.64kN x y z A C B D 5kN 1kN·m 1.82kN 3.64kN 10kN 1kN.m 1 kN·m 使轴产生扭转 5kN , 3.64kN 使轴在 xz 纵对称面内产生弯曲 1.82kN ,10kN 使轴在 xy 纵对称面内产生弯曲 (2) 轴的变形分析 T = 1kN·m 圆杆发生的是斜弯曲与扭转的 组合变形 由于通过圆轴轴线的任一平面都是纵向对称平面,故轴在 xz 和 xy 两平面内弯曲的合成结果仍为平面弯曲,从而可用总弯矩来计算该截面正应力 1 C T 图 - My图 0.57 C B 0.36 Mz图 0.227 1 C B x y z A C B D 5kN 1kN·m 1.82kN 3.64kN 10kN 1kN.m (3) 绘制轴的内力图 B 截面是危险截面 (4) 危险截面上的内力计算 1kN·m C T图 - My图 0.57kN·m C B 0.36kN·m Mz图 0.227 1 C B B、C 截面的总弯矩为 (5) 由强度条件求轴的直径 轴需要的直径为 例题10 F1=0.5kN ,F2=1kN ,[?]=160MPa。 (1)用第三强度理论计算 AB 的直径 (2)若AB杆的直径 d = 40mm,并在 B 端加一水平力 F3 = 20kN,校核AB杆的强度。 F1 F2 A B C D 400 400 400 F1 F2 A B C 400 400 m 解: 将 F2 向AB杆的轴线简化得 AB 为弯、扭组合变形 F1 F2 A B C D 400 400 400 固定端截面是危险截面 F3 AB 为弯,扭与拉伸组合变形 固定端截面是危险截面 (2) 在 B 端加拉力 F3 F3 F1 F2 A B C 400 400 m F1 F2 A B C D 400 400 400 固定端截面最大的正应力为 最大切应力为 F3 F3 F1 F2 A B C 400 400 m F1 F2 A B C D 400 400 400 由第三强度理论 * * * * * * hh * * * * * F 使杆发生拉伸变形 My 使杆发生 xz 平面内的 弯曲变形(y 为中性轴) Mz 使杆发生 xy 平面内的 弯曲变形(z 为中性轴) y z O1 F x My Mz 二、任意横截面n-n上的内力分析(Analysis of internal force on any cross section n-n) 轴力 FN= F F y O1 My Mz n n y z My Mz FN 弯矩 三、任意横截面 n-n 上 C 点的应力分析 (Stress analysis at point c on cross section n-n) y z My Mz FN (y,z) 由 F产生的正应力 由 My 产生的正应力 由 Mz 产生的正应力 由于 C 点在第一象限内,根据杆件的变形可知, 由叠加原理,得 C点处的正应力为 均为拉应力 y z My Mz FN (y,z) 式中 A为横截面面积; Iy , Iz 分别为横截面对 y 轴和 z 轴的惯性矩; ( zF,yF ) 为力 F 作用点的坐标; ( z,y) 为所求应力点的坐标. 上式是一个平面方程。表明正应力在横截面上按线性规 律变化。应力平面与横截面的交线(直线 ? = 0)就是中 性轴。 四、中性轴的位置(The location of neutral axis) 令 y0 , z0 代表中性轴上任一点的坐标,即得中性轴方程 讨论 (1) 在偏心拉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局部承压矩形钢管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研究.pdf
- 03第三篇 钢筋混凝土受弯钩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doc
- 差别化优势及对接发展_关于河北及京津合作的基本问题探讨.pdf
- 7075_T6铝合金薄板激光对接焊温度场及残余应力分布_罗开玉.pdf
- 营销调研第7讲.pdf
- 第六篇 结构安装工程.ppt
- 《汽车制动器的设计和分析》1.docx
- 上边界条件对多年冻土地温场数值模拟结果影响分析.pdf
- 2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new.ppt
- 生产运作管理 第七讲.ppt
- comparing modal patterns chinese-english interpreted and translated discourses diplomatic setting systemic functional approach比较中文英语解释翻译话语模态模式.pdf
- 轻松开始业务一个.pdf
- 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section whe5单元当暴雨Camesection3a Whe时您在做什么.pptx
- 人教版七级数学上册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单元复习课件.pptx
- 产-英菲尼迪维修信息系统.pdf
- 说明成果req ant uart rx sysclk cts nokia arte 233诺基亚8800ARTERM.pdf
- 终精英特训课程adobe illustrator基础课三期六节课.pptx
- 文本案例一课时unit6 parta let talk.pptx
- 繁殖或显示章基本电路应用kvldi 0 dt lch8 basic and circuits.pdf
- 安地区锦标赛秋季结果.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