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编元代文学.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编元代文学.PPT

元雜劇的興起 與發展 第二章 元雜劇的興起和發展 1.元雜劇的形成 2.元雜劇的體制及其 形式特點 3.雜劇發展概況 元雜劇的形成 元雜劇是直接繼承金院本、 又糅合了諸宮調的多種特點, 並從其他民間技藝中吸收了某些成分而發展起來的。 諸宮調有人物形象,有故事情節, 有說有唱,還有樂器伴奏, 和戲曲非常接近。 但諸宮調通常只由演唱者以第三者身份來敍述故事,仍為敍述體,而不是戲曲的代言體,因此不是戲曲,甚至也不可能發展成為戲曲。 元雜劇的形成 1.元雜劇的形成 中國古典戲曲形成於北宋末年,但淵源久遠,經歷了起源、萌芽、形成到成熟等各個發展階段。關於戲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遠。從原始歌舞開始,後代宮廷、民間的許多娛樂表演都與此有關。 從元雜劇的直接源頭來說,則主要有兩條:一是從宋到金的說唱藝術——諸宮調;二是從宋到金的以調笑為主的短劇——宋雜劇、金院本。 元雜劇的形成 但它的題材內容、組織結構、音樂曲調和講唱方式都給元雜劇以有益的啟示。 北雜劇就是在我國長期的戲劇發展的基礎上, 將宋金雜劇中表演、戲弄等 有價值的成分,與諸宮調中 曲白相生的體制和音樂聯套的方式, 加以綜合、提煉, 從而形成為一種新型劇種。 元雜劇的體制及其形式特點 少數雜劇由於劇情複雜,也突破了一本四折的體制,如《西廂記》就有五本二十(有人認為是二十一)折。 有的雜劇還有“楔子”,楔子本意是插入木器的榫頭中使之緊固的小木片,引申到雜劇中,放在第一折之前,則相當於序幕;也可以放在折與折之間,起到過場戲的作用。 2. 元雜劇的體制及其形式特點 元雜劇的劇本結構,一般是由四折加一楔子。 折,最早是無論什麼角色上下一場,都作一折,到明代才將元雜劇的段落分清,以同一宮調的一套樂曲唱完為一折,所以“折”也是音樂單位。一本四折,就是指一個劇本採用不同宮調的四套曲子和穿插其間的科白,構成戲曲情節發展中的四個段落。 一本四折也符合戲劇衝突的形成、發展、高潮和解決這一完整過程的四個階段。 元雜劇的體制及其形式特點 楔子與折不僅在篇幅上有長短之別,更主要的是它不用套曲,只用小令,且多用[仙呂賞花時]或[仙呂端正好]或聯么篇。楔子裏唱曲的人物,可以不是全劇主唱角色。現存元雜劇大多加了一個楔子,沒有楔子或寫了兩個楔子的只占少數或極少數。劇本後面標明“題目正名”,一般是兩句或四句對子,總括全劇的內容,習慣以最後一句作為劇名。 元雜劇的體制及其形式特點 元雜劇的角色分工較宋雜劇、金院本有重大變化,分工更為細密,主次更為明顯。一本戲中主要人物為正色,男主角稱為正末,女主角稱為正旦。末、旦之外,還有副末、貼旦、淨、孤、卜兒等。雜劇只有主要角色獨唱,稱“一人主唱”,正末唱為末本,正旦唱為旦本。其餘角色一般只有科白,沒有唱詞。 元雜劇的體制及其形式特點 除曲辭之外,賓白和科泛都是構成雜劇的主要因素。賓白指劇中人物說白部分。古代戲曲以以唱為主,以白為輔,故稱賓白。 元雜劇的賓白大體可分韻語賓白和 散語賓白兩大類,前者用詩詞或 順口溜式的韻文,包括角色出場的 上場詩和退場時的下場詩;散語賓白 用加工提煉的口語,比較通俗、 本色、質樸。賓白既可以插在 各支曲子之間,也可以插在曲子之中 (稱為“帶白”)。 元雜劇的體制及其形式特點 曲辭是元雜劇的主要部分,核心部分是唱詞。每一折用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組成,並一韻到底。四折可以選用四種不同的宮調。元代流行的宮調有九種:仙呂宮、南呂宮、宮、中呂宮、黃鐘宮、雙調、越調、商調、大石調。這些宮調的調性即音樂情緒各有不同, 四折之中宮調的變換,也是 同劇情變化相對應的。 賓白不僅用於敍事,還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對於表現劇情和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曲白相生”的 說法。 元雜劇還把有關動作、表情、效果 等舞臺指示叫做“科”或“科泛”。 雜劇發展概況 從元朝統一南北後到至治(約1289—1323)年間,特別是元貞、大德(1295—1307)之際,北雜劇十分繁榮。代表作家如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白朴、紀君祥以及最著名的作品《竇娥冤》、《西廂記》、《漢宮秋》、 《梧桐雨》、《牆頭馬上》、 《趙氏孤兒》等, 都出現在這一時期。 雜劇發展概況 3.雜劇發展概況 元雜劇是在金院本的基礎上,廣泛吸收了當時流行於北方的諸宮調、唱賺等說唱藝術和各民族民間歌舞等多種藝術養料,而約在金章宗(1189—1208) 至金亡(1232)這一段時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