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区表面漂流浮标观测结果分析 - 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DOC

黑潮区表面漂流浮标观测结果分析 - 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黑潮区表面漂流浮标观测结果分析 - 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DOC

Argos漂流浮标的若干观测结果 刘增宏1,2 许建平1,2 朱伯康1,2 (1、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杭州 310012) (2、国家海洋局海洋动力过程与卫星海洋学重点实验室 杭州 310012) 摘 要: 表层漂流浮标是一种利用Argos卫星系统定位与传送数据的海洋观测设备,它可以利用Lagrangian法则连续观测表层海流及表层水温。本文利用近些年在南海和西太平洋投放的部分卫星跟踪表层漂流浮标所取得的观测资料,分析观测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及其漂移路径上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1)由浮标的漂移轨迹看出,黑潮表层流路年际变异相当大;(2)2003年1月份,黑潮表层水有入侵南海的趋势,似无西北太平洋表层水深入南海的迹象。夏季,南海表层水由南海流出经吕宋海峡汇入黑潮主干; (3)秋季,台湾东北海区存在一个强反气旋涡,空间尺度约270 km; (4)黑潮主干在秋末冬初经过东海时明显呈弯曲流动,并形成许多小尺度的气旋式涡; (5)在九州西南海域,黑潮表层流并无分支北上进入对马暖流区; (6)2003年春季,黑潮在日本以南的弯曲不明显,并伴随有冷、暖涡产生,暖涡的强度和空间尺度都要比冷涡大得多; (7)由漂流浮标观测的表层海水的温度分布明显呈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特征。在浮标漂移路径呈反气旋或气旋式转动的区域,表层水温对应出现高或低温区。但出现在台湾以东的低温区,则与此时期的台风过境有关。 关键词 Argos表层漂流浮标;黑潮;海流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关于黑潮表层海流的特征,国内外有许多研究。日本学者近滕正人和玉井一寿[1],根据GEK(电磁海流计)观测资料,绘制了冬、夏两季黑潮表层路径图,并结合漂流瓶资料,讨论了东海的海流状况。我国学者孙湘平[2,3]也曾分析了东海黑潮表层流路和黑潮下游段的表层流路。近十年来,随着卫星跟踪观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卫星跟踪浮标(主要有表层漂流浮标及ARGO剖面浮标)被用来观测海流。本文则利用近几年来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布放的Argos表层漂流浮标所取得的漂移路径和表层温度资料,来分析观测海域的海流及其表层温度的分布特征,以期对黑潮表层海流及其流路等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资料来源与观测误差 近些年来,我国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投放了一批Argos表层漂流浮标。这里我们选择3条沿黑潮路径具有代表性的浮标07070、26707和27613进行分析研究,其漂移路径见图1。其中07070和26707号浮标布放于南海东北部海域,而27613号浮标布放于吕宋岛以东125.8oE附近海域。三个浮标的观测时间跨度分别为1995年5~10~~oN附近到九州以南130oE附近,07070号浮标漂移仅33 d(7月8日~~~oE以东,07070号浮标漂移速度仍然很快,但明显有大的弯曲;而27613号浮标的漂移轨迹在四国和本州以南不停地旋转。 下面把浮标的漂移轨迹划分为A、B、C三段(图2,表1、2)来讨论。A段指25oN以南海区;B段为25oN以北至九州以南130oE附近这一海区;C段为130oE以东的海区,称为黑潮的下游区[3]。 25oN以南海区 该海区分别指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和南海东北部海域。 07070号浮标(由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研制)于1995年5月22日投放,其投放点位于114.4oE,20oN的东沙群岛西南海域。由图2a可见,该浮标先向南漂移,在18.5oN附近快速转向东,抵达117.5oE后转向东北,似受吕宋岛西北侧气旋向流圈的影响作逆时针旋转[7]。浮标到达南海东北部的台湾西南方后,7月中旬作反气旋转动,沿台湾岛南岸折向东并汇入黑潮主干向北漂移。在这期间,南海受西南季风的控制(图3a)oN附近退出南海沿黑潮主干向北漂移。期间,海面风场由西南转为东北,吕宋海峡和台湾岛附近的风速增大(图3b,3d)~~oN附近,此时浮标并没有继续向北前进,而是在台湾岛以东作反气旋转动,中间还有2次小的反气旋转动。该反气旋式转动持续了将近52 d(9月14日~oN,123oE,空间尺度约270 km,最大漂移速度约55 cm/s,这一现象与薛惠洁等[9]利用数值模拟的结果相当吻合,而管秉贤指出,黑潮在跨越台湾东北角的海脊时将发生右偏[10]。 27613号浮标(图2a)于2003年1月2日投放于吕宋岛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海域,这期间南海主要受东北季风的控制。1月初从吕宋岛以东向吕宋海峡方向漂移,沿黑潮主轴在吕宋海峡中部有明显的入侵南海的趋势,但最终未能进入南海,而是在到达台湾岛南部后呈反气旋式转动,旋涡的空间尺度约57 km。Centurioni等人[8]发现,在1986-2002年间有29个表层漂流浮标向西越过吕宋岛和台湾岛之间的120.8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