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寂寞的画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课寂寞的画廊.DOC

第八課 過秦論 賈 誼 題解 1. 本紀:專記帝王之事。史記是第一部通史,記載從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的重要史事,體例上屬於紀傳體,以人物傳記為主,評一人之事蹟,其中本紀記帝王,世家序侯國(諸侯),列傳志人物,書詳制度,表繫時事。 2. 過秦論共有三篇:上篇論始皇,中篇論二世,下篇論子嬰。上篇從歷史演變大勢討論秦的幾代經營及其滅亡;中篇批評秦統一天下以後不知「守國」與「取天下不同」,不知治國之方,所以導致亡國;下篇分析陳勝起兵、群雄並起之後,秦又措置失當,以致連本身的根據地關中都不能守住。 3. 仁政的重要: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谿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孟子公孫丑下)可用來呼應「仁義不施」的論點。 作者 4. 超遷為太中大夫:在諸博士中賈誼最為年少,但每奉詔論事,誼所言最為得當,諸博士皆歎服。文帝因此賞識賈誼,一歲之中,超遷至太中大夫。太中大夫位居諸大夫之首,侍從皇帝左右,掌顧問應對,參謀議政,奉召出使。 5. 上疏論國事,多有建言:賈誼常在文帝面前提出各種建言,主要是為漢朝制定各種立國政策。他上給文帝的陳政事疏,主要對諸侯王、匈奴、富豪、遊俠、教育、法律、禮儀等問題提出種種主張,見解深刻,是後世萬言書之祖。 6. 讒毀:以讒言毀謗。周勃、灌嬰諸人以「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的讒言,使文帝貶賈誼為長沙王太傅。 7. 太傅:輔導太子之官,此為輔導諸侯王之官。輔導諸侯王,不預國政,侯王若有不法,須諫諍或向朝廷舉奏。 8. 常哭泣,歲餘卒:蘇軾賈誼論:「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自殘至此。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餘而識不足也。……愚深悲賈生之志,故備論之。亦使人君得如賈生之臣,則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見用,則憂傷病沮,不能復振;而為賈生者,亦謹其所發哉!」本段文字對賈誼自身的性格缺失與文帝任用人才的方式有中肯的批評與建議。 9. 弔屈原賦:內容主要是感懷屈原懷才不遇,末段以鳳凰比有德者,並提出自己的見解與建議:「世態紛亂您遭此禍,先生您自己也有責任。您該遊歷九州選擇國君,何必對故都戀戀不捨呢?鳳凰飛翔千仞上,看到有德君子才下來棲息。一旦發現危險徵兆,就振翅高飛遠去。」 10. 鵩鳥賦:賈誼被貶長沙,於廳前獨飲時忽有鵩鳥飛入面前,遂假託與鵩鳥對話,表達「同生死,輕去就」(把生死等同看待,把官場上的升降去留看得輕)的思想。(賦末旨意:將身軀託付給命運,不把它看作私有之體。活著如同寄生於世,死了就是長眠休息。內心寧靜就如無波的深淵,浮游就如不繫繩的小舟。不因活著重己命,修養空靈之性不拘泥。至德之人無俗累,樂天知命復何憂!那雞毛蒜皮區區小事,哪裡值得憂心?)鵩鳥,今之貓頭鷹,漢時人以為不祥之物。 11. 開漢賦之先河:賈誼也是辭賦名家,漢書藝文志著錄的作品有七篇,至今尚有惜誓、鵩鳥、弔屈原、旱雲四賦傳世。所作辭賦(屈原離騷和荀子賦篇,為賦之先河。漢代賦體大盛,因稱漢賦,與屈原等之楚辭並稱辭賦),上承屈原、宋玉(楚國大夫,師屈原,悲其師之橫遭放逐,作九辨以述志;又有神女、高唐之賦,皆寓言寄興之作。從容辭令,莫敢直諫,頗不得志;後遭奸佞讒害而去職,窮困潦倒,鬱抑而死),下開枚乘(西漢辭賦家,七國之亂平後,以功被景帝拜為弘農都尉。後以病辭官,乃遊於梁;當時梁善辭賦之人眾,以乘居上。後武帝重其名,以安車蒲輪徵入京,死於途中)、司馬相如(西漢辭賦家,字長卿,小名犬子,後因慕藺相如之為人,故更名為相如。口吃而善著述,能擊劍善彈琴,後娶卓文君為妻,遂成富家。漢武帝好辭賦,讀其子虛賦大加讚賞,任以為郎。曾兩次出使巴蜀,對開發西南,有諸多貢獻。後因病免官,卒於家),在漢賦發展史上地位重要。 12. 新書:內容分「事勢」、「連語」及「雜事」三部分,「事勢」為論政文,「連語」為講學文,「雜事」分類編錄歷史故事。所論以儒家思想為主,另雜有道家、法家的學說。 【課文部分】 第一段:敘寫秦孝公憑著地勢,用商鞅變法,對內實行法制、充實戰備,對外實行連橫政策,奠定了秦國富強的基礎。 13.排比、錯綜(抽換詞面:席卷、包舉、囊括、并吞;天下、宇內、四海、八荒)/有奪取天下、占領全國,并吞海內的意圖,統一世界的野心。 第二段:敘寫秦惠文、武、昭襄王勵精圖治,壯大秦國,引起諸侯的恐慌,欲共謀弱秦,結果卻「從散約解」,秦國乘勢宰割天下,直到孝文王、莊襄王時都保持這樣的優勢。 ◎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