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30 卷 第 3 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教 育 科 学 版) Vol. 30 No.3
2008 6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EDUCATION EDITION Jun. 2008
论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现实性
邵光华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
摘 要:数学课程编制和数学教学都要注重学生的数学现实。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数学现实。注重学生现实,要
求课程教学要注意常识的利用。面向学生现实,需要尊重学生解题思维的个性。注意问题的现实性,要求减少
假同构问题。现实应是学生的现实,新课程应真正关注学生的现实。
关键词:数学;课程;教学;现实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08 )03 0009 06
现代数学教育观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每个学生有各自不同
的 “数学现实”;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现实。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也非常注重这一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
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
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1](2)而现实是一个具有个性的概念,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现实,不
同类的学生具有不同类的现实。如何理解数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并有效地遵循数学教学现实性原则,
应是每个数学教师思考探索的问题。
一、注重现实,课程教学要注重常识的利用
弗赖登塔尔曾说:“数学最主要的特征是必然性,或是一个人所确信的东西。但是,必然又是如
何地‘必然’呢?常识不是最原始最接近于必然的吗?”[2](2) “总的来说,我相信在教育中更值得
[2](8) 波利
推荐的是,应从普通常识的概念开始,这比把它作为过时的应该抑制的东西去拒绝要好。”
亚也指出:“一位教师的注意力应该放在如何选择一道题;如何阐述它;如何以适当的方式把问题
[3](482)
摆在学生面前来。问题应该在学生看来是富有意味的,应该尽量与学生的日常经验有所关联”。
两位数学教育大师分别指出了经验常识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的确,“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
识”,最显著的例子是非负整数,相似是另一个例子。
注重现实落实在数学概念学习上,就是 Vygotsky 所主张的要“平衡概念的常识和科学概念的关
系”,注重日常概念的利用。日常自发性概念和科学概念是两种不同认知水平、不同认知性质的概念,
自发性概念就是指没有人刻意教的、有时学生自己还解释不清楚的日常形成的概念,科学概念则是
定义明确的、精细的、有一定逻辑意义和体系属性的概念。对于同一个概念对象,学生一般都会有
一种不知不觉中形成的认识。这种认识产生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或其他无意识的活动中,即都有一
个前科学概念雏形。Vygotsky 类比了这两类概念的学习与两类语言学习——母语和外语,认为自发
性概念的形成就犹如学习母语那样产生于自然发生的环境中,从具体的、实际经验的方面起步,通
过若干次接触后概括成型,但不会用语言详细地描述,而且偏向于局部、个别的实例。学生会在一
定场合下正确运用它,却不能自觉地准确地把握。例如,学生说不定是从扑克牌上知道“菱形”的,
但不了解只要四边长度相等,四边形就是菱形了,可能认为还需要加上诸如对边平行的条件。又如,
收稿日期:2007-12-03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DHA060137 )。
作者简介:邵光华(1964-),男,山东单县人,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
10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