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审美形态概论 教学目的 : 在了解审美活动性质的基础上,考察审美形态的形成、内涵和不同的形态,对具体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并理解其对人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内容: 1、审美形态学的内涵 2、审美形态的个案分析 :优美、崇高、悲剧、喜剧、荒诞、丑、中和、神韵、气妙 学时安排:20学时 第一节 审美形态学的内涵 引言:我们在进行审美活动时,会有明显不同的体验、感受和心理。 优美:比如在读到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仿佛沐浴在甜美柔和的春风里。 崇高: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仿佛是一种紧张的、激荡胸怀的感受。 喜剧感:在看卓别林的喜剧电影或听侯宝林的相声时,我们的审美感受能使我们发出一种独特的笑,甚至是一种啼笑皆非的感受。 悲剧感:在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或曹禺的《雷雨》时,我们会被一种强烈的悲剧感所震撼。 荒诞:当我们看卡夫卡的《变形记》或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时,我们会体验到一种压倒一切的荒诞感和虚无感。 一,什么是审美形态 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体验状态,说明审美形态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 “形态”是指围绕一种感性结构而形成的状态,这种形态具有某种稳定性和独特性,使一种形态与其他形态之间有着明显的可区别性。 “审美形态”,就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具有某种稳定性和独特性的感性心理结构。 附: 形态 主体——对象:感性结构(心理特征、体验感受) 稳定性、独特性 由于文化不同,审美形态也有着明显的不同。西方文化孕育的审美形态有优美、崇高、悲剧、喜剧、荒诞、丑;中国文化孕育的审美形态有中和、神妙、气韵和境界。 二,审美形态的形成原因 1、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 审美主体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是不同的,不同时代的人也是不一样的。如唐代人与当代人的审美情趣是不一样的。 所谓审美客体,就是被纳入到审美活动中的一个外部对象,它可以是一件艺术品,也可以是一个自然物,或者人类活动所形成的事件。审美对象各有不同,它们所引起的审美体验也是不一样的。如一朵小花与暴风雨引起的体验是不同的。 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如果它们之间的关系式顺畅的、和谐的,所获得的审美形态就是优美的;如果是冲突的、甚至相互之间有紧张的斗争和较量,如果形成了审美关系,就可能是崇高、丑等。 附: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审美潜能 2、审美活动中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审美活动中的感性体验,是直觉的经验。人的感性活动是由意识和无意识构成的。 所谓意识,就是合乎理性的感性心理; 所谓无意识,是无理性的,甚至是反理性的。 审美活动中的直觉经验,有合乎理性的意识活动,也有非理性意识的,它不是呈现为理性的概念活动,而是呈现为直觉的“合目的性”的非概念活动方式。也就是说,即使是合乎理性的方面,也表现为直觉的非概念方式。在审美活动中,当合乎理性的意识活动占主导时,表现形态为优美,当无意识或非理性的部分占优势时,表现形态为荒诞或丑。 3、审美主体与表现符号之间的关系 审美形态可以呈现为多种形式,有的以“合规律的形式”呈现,有的以“非合规律的形式”呈现出来。 所谓“合规律的形式”,就是合乎自然的或人的感性尺度和理性的规律形式,如对称、比例、平衡等,其形态往往表现为优美; 所谓“非合规律的形式”,则是指不合乎自然的和人的理性规律规律的形式,如变形的、扭曲的、无规则的,其形态往往表现为崇高、喜剧、荒诞、丑。 4、审美形态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这是形成审美形态的最主要的原因。审美形态与文化是有紧密联系的。这一节我们就以以“双希”文化为源头的西方文化和以儒道互补为特点的中国古代文化,作为两个比较大的文化生态系统,具体地从文化角度来谈谈审美形态。 三,作为文化大风格的审美形态 阿诺德认为,现代西方人禀赋有两种力量: 一种是专致于力行的精力,它的内涵是高于一切的责任感、自制感、工作感,秉着自己的良知和诚实; 一种是专致于观念的智能,它的内涵是对随着人类发展而出现的各种新鲜观念的热切追求,以及要求完全了解并适应它们的不可遏制的冲动。 “这两种力量,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看成是敌对的(不是由于它们本身的性质,是根据人类和它的历史,而成为敌对)并且把整个世界大帝国因此一分为二。如果依据人类两个最能表现出它们的民族来命名,我们可以分别称它们为希伯莱文明和希腊文明的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武汉地铁2号线广虎区间竖井开挖及支护模拟仿真分析.pdf
- 2011年度一级注册结构师基础考试考试大纲.pdf
- 红外干手器设计制作.ppt
- 黄河冲积平原区粉土路基吸水特性和强度衰减规律试验研究.pdf
- 泥潭冲金矿床中毒砂标型特征和金的赋存状态.pdf
- 电子科大-材料力学-第七讲应力状态分析.pdf
- 新型锚喷支护技术和其在桃园矿区的应用.pdf
- 2011年暑期海峡两岸心灵沟通成长夏令营.doc
- 青岛验潮站潮位时间序列频谱分析.pdf
- 城市更新过程中历史街区保护对策研究.pdf
- 2025年“青春榜样·筑梦未来”主题教育活动励志报告讲话稿.doc
- 2025年6月副书记在党支部违反精神警示教育会上的主持词+在政协机关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违反精神警示教育会上的主持词.docx
- 3篇 2025年6月 加强作风建设专题党课辅导报告讲稿.docx
- 2025年对县党委班子成员的点评材料+镇党委书记在镇年轻干部学习研讨会上的讲话.docx
- 2025年深入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研讨发言材料 3篇.docx
- 2篇 2025年青年干部在“青年说作风”专题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docx
- 3篇 2025年党工委书记在2025年学习教育读书班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研讨发言.docx
- 党员干部关于作风建设学习教育查摆问题及整改措施的报告+在学习教育理论中心组交流研讨会的发言提纲.docx
- 《中华美食文化英语》课件.ppt
- 《中国文化介绍英语》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