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策略规划和策略管理增强地方经济发展 Enhancing Local .DOCVIP

运用策略规划和策略管理增强地方经济发展 Enhancing Local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运用策略规划和策略管理增强地方经济发展 Enhancing Local .DOC

運用策略規劃和策略管理增強地方經濟發展 Enhanc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Strategic Planning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博士候選人 田玉玨 【摘要】 面臨五都十七縣之後隨之而來的財政配置、負擔與財政缺口問題,以及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和各種振興措施帶來的巨大衝擊與影響,加上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策略規劃與策略管理在公部門逐漸扮演重要角色,Streib和Poister(1990)研究〈美國城市的策略規劃:使用模式、效果知覺與策略能力評估〉,調查顯示超過一半以上的受訪者使用此管理工具。一些研究和經驗顯示,政府的策略規劃證明對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而言,是一個有效的策略工具。Poister(2010)認為未來更有意義的發展是從策略規劃到更全面的策略管理之轉變,更積極聚焦在策略目標和目的的達成。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策略規劃和策略管理作為增強地方經濟發展的一組概念、過程和工具,其理論的發展以及相關經驗研究,特別是對美國地方政府的運用研究之瞭解。主要從Berry提出的策略規劃理論和架構, Liou的地方經濟發展,以及Poister將策略規劃和策略管理連結的努力等學者的相關研究,作為本文進一步系統性探討地方經濟發展策略規劃和策略管理的基礎,研究結果將對我國地方政府促進經濟發展的途徑和策略提出建議。 關鍵詞:地方政府、地方經濟發展、策略能力、策略規劃、策略管理 壹、前言 雖然地方的競爭力或治理項目不只經濟一項,但經濟發展一直是一個重要的面向,也是施政議程備受重視的項目。我國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有限是多年來的問題,近年來中央財政拮据,更增加地方政府財政困境,一些地方政府近幾年財務壓力龐大,財政赤字不斷增加,而爭取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與補助款一向成為各方積極爭取的收入來源。自2010年12月25日起,地方自治版圖改為五都十七縣,基於強調錢權同步下放之原則,縣市升格後似乎能獲得更多資源,然而政府整體財源並未增加情況下,地方政府的財政配置、負擔與缺口問題仍是重大挑戰。如何提高財政自主能力、開發地方產業、充裕地方資源,而不僅是提出公共建設需求,向中央政府請求補助,是升格後地方政府必然要更加面對的課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造成需求萎縮、市場不足問題,經濟大幅衰退、失業率上升,因此各國政府莫不挹注許多經費實施救援方案,穩定金融市場,並以公共政策與資源帶動經濟活動,我國亦受到嚴重衝擊而提出振興措施,然而這些措施也導致政府負債攀升。2010年6月29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面對這些國內外環境的快速變遷,新的議題與挑戰接二連三出現,如何預測和管理變革,推進行動的未來方向和過程,確保地方政府有活力、有效力和有能力來增強地方經濟發展,提昇公共價值,考驗著地方管理者。Warner(2010)認為歷經上個世紀二三十年民營化,市場供應的模式帶來不重視成本節省,以及讓公共價值損失的後果。過去公共行政對市場途徑和效率模式的熱衷,在二十一世紀將改為重新注意地方政府能力的建立,透過對財政上的重大基礎建設,吸引和保留人力資源,讓市民參與創新之設計來解決公共問題。據此思考,地方政府如何有能力來增強地方經濟發展?本文認為策略規劃作為努力在變遷與未來中達到目標的管理技術,是一個值得繼續研究發展與運用的途徑。 私人企業自1950年代後期開始運用策略規劃作為管理工具,1980年代開始許多研究探討將策略規劃引入公部門,並逐漸為美國各級政府所普遍採用。丘昌泰(1999)曾撰述美國州與地方政府的策略規劃運作經驗,介紹SWOT分析與行動策略的設計,並論述我國地方政府實施的可行性條件與不可行條件(例如:黑金政治充斥、民選鄉鎮市長的惡性競爭、菁英主義的決策程序、無法留住人才、財源不足、欠缺實施策略規劃的競爭與強制規範等)。黃朝盟(1998,2000a,2000b,2000c,2000d, 2006)引介與論述策略規劃概念,對我國行政院1989年起在所屬機關推動「中程施政計畫制度」做為公部門組織實踐策略規劃的運作予以批判並提出改進的建議(2005a,2005c);在個案方面,則引述美國佛羅里達州懲治局(Florida Department of Corrections Think)(1998,2005b)和州政府(1999)的策略規劃實踐,作為主要經驗參考。國內公行學界一些碩士論文嘗試以策略規劃運用於地方政府之特定計畫,與預算籌編結合之研究(林雪花,2001)則是將策略規劃納入組織管理的嘗試。陳志瑋(2010)從策略觀點分析地方政府治理的流程與結構,將台北縣政府「整體施政藍圖」視為策略規劃的產出,以指標予以評估,並檢視為實現策略而制定的管理層面各項計畫,包括組織結構、人力

文档评论(0)

yanpi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