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秉心明艺.PDFVIP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9月11日 星期日 责任编辑:张玉梅 实习编辑:万伊 美术编辑:朱江 美术经典 11 典藏 活化 秉心明艺 ——熊秉明的雕塑艺术 □ 吴为山 中国美术馆近期举行了“中国 始自主创作作品并参加沙龙展,并 用铁片,而不是西方传统的铁铸石 谊自然使得两人的情谊格外深 创作者,却是要经过长时间训练才 美术馆接受社会捐赠:杨振宁先 于 1952年获得春季沙龙的铜质奖 膏像 ,或者是中国式的大理石塑 厚。杨振宁先生在捐赠这幅作品 能把握。举重若轻,正是熊秉明艺 生、翁帆女士捐赠熊秉明雕塑作 以及“艺术家之友”奖。而后,又以 像 ,焊接的完成即代表作品的完 时,也说道,“我跟秉明是总角之 术中所独有的魅力。在他的作品 品”的捐赠仪式。熊秉明先生是著 《逃奔》参加秋季沙龙,以《铁丝鹤》 成。再次,在技巧上,铁片的使用 交,他是我一生最知心的朋友之 中,我们看不到解剖,而《笔架》这具 名的法籍华人艺术家、哲学家。他 参加五月沙龙。但是,直到他1954 也打破了传统造型的封闭空间,从 一。”再来看《笔架》这幅作品,似乎 有深刻中华文化内涵的主题也无法 在哲学、文学、绘画、雕塑和书法方 年创作第一件铁雕《嚎叫的狼》 而创造出了一种轻盈、流动、开放 更能感觉到熊、杨两位先生跨越半 解剖。正因如此,我们看到的《笔 面都卓有建树,在海内外学术界、 (1954年),我们才开始能够清楚地 的空间。交错的搭建与架构也消 个多世纪的发小之情。 架》是一个造型结构,是一个有节奏 艺术界享有盛誉。 看到,哲学和艺术在他的创作中是 解了雕像的厚重实体,而以暗示的 《笔架》这幅作品的材质仍然 的、均衡的、组织精密的,占三度空 在旅居法国的五十年间,熊秉 如何交融在一起的。创作这幅作 方式表达出雕刻对于结构与面的 采用熊秉明先生自《嚎叫的狼》以 间的造型体。环而观之,我们仿佛 《骆驼》(雕塑) 熊秉明 明先生在艺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 来沿用的铁片造型。围绕“笔架” 能穿过作品看到面与面之间的结构 就,创作了许多蜚声国际的艺术作 这一主题,他完全舍弃了雕塑的封 与深层的间架。而对于熊秉明先生 请他为南大百年校庆创作作品《孺 四手合塑他的肖像,堪称艺坛的一 品。上个世纪初叶,负笈西洋的徐 闭性空间和巨大的立体式造型,转 而言,这就是雕刻的本质!把形体 子牛》。现在这件高约两米的巨制 段佳话。我从外面塑进去,他从内 悲鸿、林风眠、刘海粟成了第一代 向一种开放式的、更为简单、纯粹 锤炼得仿若佛像一般精粹、高明、凝 依然陈列在南京大学的校园之 部塑出来,以指痕、刀痕呼应、穿 融通中西的艺术家、教育家。吴冠 的表达。环形带状的铁片相互错 聚而坚实。 中。牛是熊秉明先生作品中一个 插,在同一团塑泥上,我们合作得 中、赵无极、朱德群、熊秉明则是第 落地搭架在一起,有直立的、有横 众所周知,熊秉明先生十分爱 常见的母题,他塑造了一系列不同 非常痛快,简直像两个乐手在即兴 二代。而吴冠中是向“西方取经”, 着的,高矮不一、参差有致,连焊接 好书法,在书法理论和实践上,也 形态的牛,而牛恰恰是一种最恋家 合奏 ,演绎了一曲精彩的四手联 故其艺术的修行回到本土,熊秉明 的印记也一并留存在作品之中,成 都有很深的造诣。从1968年起,他 动物,它默默耕耘,辛勤付出,在某 弹。我在南京博物院的“吴为山文 则将中国文化的种子撒在西方,在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