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著名年画、工艺画.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著名年画、工艺画

绵竹市盛产绵竹,绵竹是造纸的好材料,这里被称为“竹纸之乡”。 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注入了新内容及现代人的审美趣味。 传统制作方法:画师起稿,经过落墨、刻板,在粉笺纸上印出轮廓线,再以手工彩绘、描线,最后开像而成。 其艺术特点:构图讲究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用线讲求刚柔结合、疏密相间,具有节奏感。造型夸张、变型、象征、寓意的表现手法,形成绵竹年画质朴、粗犷、泼辣,具有浓厚四川乡土特色的总体风格。 绵竹年画分红货、黑货两大类。 红货是彩绘年画,包括门画、斗方、画条等品种。 其中门画制作手法多样:细活有“明展”、“明挂”、“印金”、“钩金”、“花金”;粗活有“常行”、“水墨”、“填水脚”。门画又有大气、二毛、三毛等大小之分;画条分中堂、条屏、横推、单条等。黑货是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板拓片,多为山水、花鸟、神像及名人字画,此类以中堂、条屏居多。上等品是“明展”、“明挂”。被行家称道的“填水脚”,这类画气势磅礴、笔法雄健,显得更粗犷泼辣、洗练传神。是绵竹年画中的珍品。 绵竹年画常用象征、寓意、借鉴等手法,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劝诫喻比,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1.我国传统年画的主要艺术特点是? 2.本次课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我国著名的年画? 思考 目录页 色彩、品种 我国年画的特点 1、娱乐性 2、寓意性 3、时代性 4、教育性 Contents 发展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明代,已知最早的画店为戴莲增、齐健隆两家,他们最初可能都是画工,以人名代店名。戴莲增画店的历史最早可上溯至明代崇祯年间,后来,戴、齐两家又分为很多画店,重要者为“莲增、美丽、莲增丽;健隆、惠隆、健惠隆”。 清代光绪以前是杨柳青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可谓是“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 。 康乾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 清末民初,农村经济凋敝,石印年画兴起,杨柳青年画生产日渐衰落,但犹有十六、七家。 到国内革命战争、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年画业逐步转到天津,虽仍然保持红火热闹之特色,但整个年画业已日趋衰替。杨柳青年画随即搁置发展,年画在生产销售上均受到很大破坏,画店相继倒闭。 解放后,杨柳青年画重见天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曾到杨柳青画社视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解放后曾多次举办杨柳青年画评选活动,涌现出许多的优秀作品。 。 杨柳青木板年画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民间木板年画,因发源于素有“小苏杭”之称的天津西郊杨柳青镇而得名。它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齐名,并称为我国木板年画的南北两大中心,素有“南桃北柳”之说。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杨柳青年画产品行销北方及东北、内蒙、新疆各地。对河北武强年画、东丰台年画、及山东潍县、高密及陕西凤翔等地年画都有一定影响。 杨柳青年画采用木板套色与手工彩绘相结合的制作方法,经过创作画稿、勾勒、印墨线、套印、彩绘等工序完成,其艺术特点是:构图饱满、层次分明、笔法匀称、造型简练、色彩鲜艳、画面热闹喜庆,具有浓烈的地方生活气息。 杨柳青年画题材范围极广,包括风俗、历史故事、戏曲人物、娃娃、美人、花卉、山水及神话等,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以这些优秀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 五子夺莲 桃花坞木板年画因曾集中在江苏省苏州城内的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它和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锦竹的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 桃花坞年画创始于明末,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 。 鸦片战争以后,桃花坞年画逐渐衰落,开始转向农村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桃花坞年画获得新生。 1956年成立桃花坞年画小组,对历代散轶的年画资料加以整理并创新,代表作叶金生所刻的《水浒页子》。 桃花坞木板年画色彩鲜艳夺目,构图均匀丰满,主题鲜明突出,线条简洁明快,形象质朴生动,并且物美价廉,因此不仅在江南一带和全国的许多地方流传,而且远传到英国、日本德国等地,特别是对日本的“浮世绘”有广泛影响 桃花坞年画的制作,可归纳为创作、刻版、印刷三道工序。个别还需要人工着色、敷粉、扫金、扫银和装裱等手续,工序繁多复杂,是一门独特的手工技艺。 桃花坞年画形式多样,有门画、中堂画、屏条等。 内容广泛,如神像图腾、戏文故事、民间传说、风土人情、人物花鸟等,应有尽有,其中含有致富获利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