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二十世纪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十世纪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综述 来源:中国经济史论坛 作者:庄华峰 ?? ???? ??? 过去的100年,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不仅国内的史学工作者经过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日、美等国学者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取得不少成绩。这些研究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诸方面。限于篇幅,这里只拟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状况,扼要地介绍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和意见。对于有争议的问题,介绍稍详;对于有定论的问题,则从简。 ? 一、 政治史 ? ????对本时期政治史的研究,学术界素来颇为关注,成果甚丰。在职官研究方面,阎步克的系列文章对本时期散官发展、官职位阶化、军号散阶化进行了探讨。《魏晋的朝班、官品和位阶》认为,曹魏末年创制的九品官品承继了汉代区分官位尊卑的朝位运用规则,官品中的官职前后排列形成一种等级排序,若干同类官职构成了不同的“位”,从而形成了繁多的“阶级”;“阶级”同时是官员所累积的个人官资,通常以秩满、朝廷不时开恩“普增位”等方式获得;官阶之外的勋阶大约主要来自军功,与将军号构成的军阶序列关系密切。《魏晋南北朝的军号散阶化进程》考察了本时期军号散阶化历程,指出“将军”之号向将校以及各类官僚的普及滥授,使其虚衔化、位阶化的主要动因,军号的阶官化是以序列化为其内容。《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异同》考察了文散阶在南朝与北朝的不同进程,认为在北朝的迅速推进得益于军阶的拉动,向将士普授文散官,使其进化为位阶;南朝由于“文清武浊”观念使文散官的阶官化的进程相对迟缓。这一时期先后建立过许多胡族政权,出现许多带有胡族色彩的官职,因此,对这一时期官制的研究较其它时期要更加复杂。冯君实《十六国官制初探》分析了十六国政权中胡汉分治的情况,认为大单于和单于台的设置,是胡族落后的国家机构形式在中原的残留,反映了民族压迫的存在。同时指出许多官职在这一时期的实际内涵发生了变化,如在许多政权的统治者未称王前,长史就不仅是一个属吏,而实际执行着尚书令仆的职责。严耕望《北魏尚书制度考》对北魏尚书制度的组织和演变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并指出北魏前期尚书省中最重要的南、北二部尚书是由拓跋鲜卑的旧制(大人制)脱胎而来,权力颇大,直到孝文帝迁都改制后才革除。严耀中《北魏三都大官考》和郑钦仁《北魏官僚机构研究》则分别对北魏政权特有的三都大官以及北魏的秘书省和中散官等作了较细致的研究。陈仲安《关于魏晋南北朝门下省的两个问题》和程琳国《魏晋南北朝游移发展中的三省制》探讨了三省制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演变情况,陈文考证了门下省成立的时间和门下省封驳权的形成过程;程文对这一时期三省制的发展演变过程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认为三省形成于魏晋之际,是中央核心权力机构,但在这一时期尚未建立起共同议政、互相监督的严密体制,处于隋唐三省制确立前的游移发展阶段。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编第三、四册对这一时期地方政府的官制作了全面的研究,对演变的源流也都逐一进行了考察。 ??? 创设于曹魏而贯穿这一整个历史时期的中正制度早已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杨筠如《九品中正与六朝门阀》是研究这一制度的第一本专著。作者认为汉末的党祸和清议是中正制成立的最主要原因,汉末政局动乱,人士迁徙则是促成这一制度的近因,并对中正制度的内容及其与六朝门阀的关系等作了论述。唐长孺《九品中正制度试释》指出中正制度的设立是曹魏政权和大族名士妥协的结果,既保持了乡闾评定的形式,又将原由大族私人掌握的清议改为由政府委任的中正控制的正式品第,使得原与政权有矛盾的大族名士与政权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司马氏当权后,中正与大族进一步结合起来成为门阀制度的有力支持。到门阀制度确立后,中正的作用就逐渐减少,成为例行公事。宫川尚志《中正制度の研究》对中正制度的起源和变迁作了较细致的研究,分析了南北朝后期寒人出任中正的现象,认为那时中正的性质已开始发生变化,文后还附有中正在职者一览表。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の研究》不仅对社会背景与中正制度的变迁作了探讨,还利用大量图表进行比较,提出乡品(即中正品第)与起家官之间的联系,并对各代官僚集团的构造作了研究和对比。 ??? 坞壁研究方面,那波利贞《坞主考》首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在此之前发表的陈寅恪《桃花源记傍证》将陶渊明的记述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认为那种没有剥削的情况是源于北方坞壁的实际情况,带有记实性质。唐长孺《读“桃花源记傍证”质疑》指出尽管在避乱初期豪强所统率的宗族、乡里集团有着公社的残余因素,但很快形成封建依附关系,因此那种没有剥削的生活与当时的坞壁生活是很不相同的。金发根《永嘉乱后北方的豪族》论述了坞壁的分布、组织及其作用,指出坞壁在当时不仅是军事单位,也是政治和经济单位,在战乱后,坞主取代了以前刺史、太守的地位。坞主多是豪族,且由其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