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北断块区均衡重力异常构造特征及地震活动-地震地质.PDF
第 37卷 第 2期 地 震 地 质 Vol.37,No.2
2015年 6月 SEISMOLOGYANDGEOLOGY Jun.,2015
-
doi:10.3969/j.issn.0253 4967.2015.02.012
华北断块区均衡重力异常、构造特征及地震活动
1) 1) 2) 1)
黎哲君 徐如刚 张玮晶 张 毅
3) 3) 1)
李 辉 杨光亮 龙剑锋
1)安徽省地震局,合肥 230031
2)中国地震局应急搜救中心,北京 100049
3)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 430071
摘 要 均衡重力异常是地壳均衡状态的标志,地壳均衡状态与构造特征及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文中基于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 EGM2008自由空气异常,采用高精度数字地形模型(DEM)ASTER
-
GDEM2009和 ETOPO1分别作为陆地和海底地形数据,通过基于 DEM的严密地形 均衡改正方法计
×
算得到华北断块区5′5′网格分辨率的Airy均衡重力异常。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华北断块区均衡重
力异常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区内均衡重力异常与构造特征、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断块
区均衡重力异常空间分布极不均匀,表现出明显的断块差异性;区内均衡重力异常大小主要受新构
造运动控制,是地壳表层物质密度横向变化和深部构造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构造运动对均衡重力
异常的显著影响说明华北断块区地壳均衡调整尚未完成;华北断块区地震活动和均衡重力异常之间
有一定的联系,地震活动在显著的均衡重力异常高值区或低值区周围及正负均衡重力异常区过渡部
位分布较为集中。
关键词 均衡重力异常 华北断块区 地震活动 构造特征 地球重力场模型
+
- - -
中图分类号:P315.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5
0 引言
华北断块区为中国最古老的岩石圈断块区,在早前寒武纪就已克拉通化并形成稳定的结
晶基底,经过中生代燕山构造期较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及新生代喜马拉雅构造期的新构造运
动,形成了断块区内构造特征各异的次级断块并维持着较高的构造活动水平(张文佑等,
1983;丁国瑜等,1989;汪一鹏等,1989;邢集善,2002),断块区内许多地方虽远离板块边界,
却地震频发,华北断块区是中国强震活动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为追踪华北地区地震形势,中
国地震局在华北地区布设了流动重力监测网络,测网覆盖首都圈、内蒙古、辽宁、山西、河北、
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等地区,监测数据在大华北地区年度地震趋势研判中发挥了积
极作用,为了更好地利用流动重力观测数据来分析震情,迫切需要全面认清华北地区地壳重力
均衡背景。20世纪 80年代至今,许多学者(殷秀华等,1982;冯锐等,1987a,b,1989;唐新
- - - -
〔收稿日期〕稿回。
〔基金项目〕 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14028Y)、中国地震局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308004)、安徽省地震
科研基金和安徽省地震局科研合同制项目(201323)共同资助。
-
通讯作者:徐如刚,高级工程师,Email:xuru
文档评论(0)